投訴有門:用消費券買近3萬蚊傢俬 黑店送來爛蓉蓉「二手櫃」

◆張小姐一家以消費券再補貼現金訂購多件傢俬,卻發現傢俬疑為「二手貨」。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張小姐一家以消費券再補貼現金訂購多件傢俬,卻發現傢俬疑為「二手貨」。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張小姐訂購的傢俬,部分木板邊爆裂、發霉,甚至尺寸不對辦。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張小姐訂購的傢俬,部分木板邊爆裂、發霉,甚至尺寸不對辦。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電子消費券刺激市民購物意欲,消費糾紛也隨之增加。有市民投訴指,她早前用全家成員的消費券再補貼小量現金訂購價值2.75萬元的傢俬,等了又等近期終於送貨,但就發現傢俬疑似「二手貨」,部分木板邊爆裂、發霉,甚至尺寸不對辦,換來一肚氣,但傢俬店對投訴置之不理。在香港文匯報介入初期,店方仍以「整返就得」為由拒絕退款,其後在記者調解下才答應作部分退款。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表示,他接獲多宗涉及該店的投訴,反映現行法例對消費者的保障不足,促請特區政府設立「消費Q嘜認證」制度,讓消費者識別誠信度高的商戶,避免誤墮消費陷阱。

  特區政府先後在4月及本月7日派發電子消費券,不少市民急不及待購買心頭好。家住慈雲山公屋的張小姐發現住所有木蝨,經滅蟲公司滅蝨後,眼見傢俬殘殘舊舊,加上一家四口4月的消費券仍未使用,於是把心一橫,決定將家中傢俬換掉。

  經朋友推薦下,張小姐到一間位於觀塘工業中心的傢俬店選購。在店員殷勤介紹下,她一口氣以27,500元訂製4件傢俬,包括書櫃、組合櫃、大櫃及雙人床,希望讓家居環境煥然一新。

  誰知等了近兩個月,6月21日收貨時令她目瞪口呆,「一送入屋已發現部分(傢俬)尺寸有問題,根本放唔落,部分木板條邊已爆晒,點睇都唔似係新傢俬,惟有即時叫佢哋將傢俬搬走,點知啲師傅話知你,詐聽唔到,裝嵌好(傢俬)後拎罐油出來髹幾下,轉身就走。」

  硬食一堆「爛傢俬」,張小姐的母親兩度登門與店方理論,對方最初稱7天後再派裝修師傅上門執漏。張家感到難以接受,再三叫店方重新更換新傢俬不果,遂向消委會投訴。

  店家無視消委會 苦主成群

  消委會於上月11日去信該店,至今仍未回覆,張小姐遂決定入稟小額錢債審裁處索償。氣憤難平的張小姐大感無奈:「網上不停有苦主投訴這間店舖,仲有人開埋群組聲討,但仍然奈佢唔何,好離譜。一心以為有消費券可以趁機買新傢俬畀家人住得舒服一些,點知送來二手貨。」

  香港文匯報協助 追回部分款項

  就張小姐的投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早前致電涉事傢俬店。負責人謝小姐聲稱,部分傢俬木板出現爆邊、發黑,是因為搬上搬落時刮花了,「呢啲髹返油,整返就得。」

  對於其中一個衣櫃被指尺寸不對,謝小姐聲言曾向客人核對尺寸,但到裝嵌時才發現單位內部分地面不平,才導致「放唔落」,又稱已將有問題的組件送回工場修理,惟被投訴人拒絕收貨,「佢哋要全部退回傢俬,點得呢?傢俬係訂做嘅,退返都賣唔出。」經香港文匯報記者調解後,謝小姐聲稱願意作部分退款。

  議員倡設「消費Q嘜認證」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一直跟進張小姐的求助。他指出,接二連三有苦主在網上發帖批評有關傢俬店的質素貨不對辦,即使去消委會投訴仍不得要領,反映現時條例對消費者的保障不足。他促請政府設立「Q嘜」認證,讓消費者惠顧商譽良好的商舖。「政府大可研究與消委會合作,既可做到客觀持平,亦可賦予消委會有更大權力簽發或收回信譽認證,好過現時消委會往往在收到投訴後愛莫能助。」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禮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