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分析中國及環球經濟走勢


  在5月7日「全球經濟與決策選擇」財經雲峰會開幕式上,中外經濟學家分享了對疫情衝擊下中國及環球經濟走勢的看法。峰會由鳳凰網財經聯合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主辦。

  ◆英國金融服務局前主席阿代爾·特納:中國和東亞經濟逐漸復甦

  全球在這場危機中所處的階段仍然不確定,沒有人能夠準確地預判未來趨勢。令人欣喜的是,中國和東亞的很多國家在經過6周至8周的嚴密封鎖後,經濟正在逐漸復甦,特別是製造業以及運輸業有�茪髀w期更快的恢復。現在中國面臨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在外需不足的情況下刺激內需,並且避免再現2009年時對傳統基建投資大量刺激帶來的多種負面影響。

  目前金融系統性穩定,但需要擔心的是全世界的債務水平很高。石油價格持續下跌,資源國將出現財政赤字,這會導致全球實際利率長期低迷。同時,疫情可能會引發逆全球化趨勢,並至少有兩種表現:縮短生產和物理運輸距離、人員流動的凍結。要盡量避免知識文化交流的去全球化,這對各國都極為重要。

  ◆美聯儲原副主席、以色列央行原行長斯坦利·費希爾:任何經濟體都難以獨善其身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陷入停擺。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全球危機,全球經濟正面臨�蚖搢D供給雙重衝擊,任何經濟體都難以獨善其身。

  ◆中國經濟學家張五常:政府減稅比花錢更有效

  中國可將通脹的上限提升至6%,而如果經濟出現明顯惡化,不妨全國免稅一年,或選擇性地對中小型企業免稅一年。

  中國應切忌通縮出現,切忌外貿收縮。目前中國的通脹率是4%至5%之間,通脹的上限可提升到6%,可以由央行調校的通脹其實只是物價上升,在適當時期可以適當地調低,不會導致惡性通脹。在外貿方面,如今全球外貿量的大小主導權力在中國,中國市場約佔地球的一半,中國可以提出互相零關稅,避免外貿收縮的影響。而且在相互零關稅的同時,能夠順勢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黑石集團董事長蘇世民:中國或是恢復得最快的經濟體

  不僅因為中國是第一個應對這個問題的國家,並且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和中國的體制的優勢也使得中國的經濟恢復加速進行。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