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裏行間】淺說通俗文學

●內中文章,擲地有聲。作者供圖
●內中文章,擲地有聲。作者供圖

  黃仲鳴

  客問:何謂通俗文學?

  一時語塞。

  客又問:鄭振鐸口中的「俗文學」即是「通俗文學」?

  這一問,立時不語塞了。

  我說,鄭振鐸在《中國俗文學史》中說:「俗文學就是通俗的文學,就是民間的文學,也就是大眾的文學。」這說法大有問題。

  湯哲聲有篇文章指出,通俗文學不是平民文學、大眾文學和民間文學。湯哲聲引經據典,指「平民文學」緣自五四時期,周作人認為,平民文學是以普通的文體,記普遍的思想與事情;其次,平民文學是以真摯的文體,記真摯的思想與事實。按這標準,純文學達此標準,也可以說是平民文學。

  至於民間文學,常與通俗文學混淆。民間文學是民俗學的一個分支,與通俗文學應該是兩個學科。鄭振鐸的《中國俗文學史》收集、整理論述的是中國民間文學,與通俗文學混淆。

  至於大眾文學,是否相等於通俗文學?這也說不通。大眾文學是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後所提出的:文學要大眾化。即是,作品要被大眾理解,可以提高大眾的文學修養;概括地說,要用大眾所熟悉的民間文藝的手法,將新的大眾要求滲入其中,教育和啟蒙民眾,這即是「化大眾」。是左聯諸君子的提倡,與通俗文學是有所分別的。

  客追問:那通俗文學究竟是什麼文學?

  通俗文學源遠流長。按鄭振鐸的分類,中國古代通俗文學包括詩歌、小說、戲曲、講唱文學等等,但現代的所謂通俗文學,主要是以小說為代表的敘事作品。這有三個特點:1、通俗性,言不在深,民多能懂。2、故事性要強,蓋情節不曲折,怎能引人入勝?3、娛樂性,讀之應有味,不懨懨入睡而能喚起精神。

  因此,依中國傳統,通俗文學就多指通俗小說而言。湯哲聲就持此說。

  不錯,散文就很難界定是「俗」是「雅」。

  湯哲聲的文章見於他和張蕾主編的《中國現當代通俗文學研究論集》(蘇州大學出版社,2020年),所收文章都是擲地有聲,如范伯群、徐斯年、曹惠民、張蕾等。當然,范伯群教授是研究近現代通俗文學最深的學者。他的鴛鴦蝴蝶派著述,我早就看了。在這書中,他有篇〈超越雅俗、融會中西〉,對張愛玲有這描述:「(她)最善於將古、今、中、外、雅、俗的文學味汁成功地調和融會在她的作品中,形成她小說的獨一無二的情韻,使其能在中國現代文學中獨樹一幟。」張愛玲喜歡看小報,也愛讀通俗小說,她寫小說,是否有秉着「超越雅俗」之心?我相信沒有。她應是「通俗」的,後來在評家的讚賞下,她就脫俗而雅了,或者兩者並融了。

  有人說,文學何須分雅與俗?只須分好看的和不好看的就行。這或言之成理;以前我也持此看法,但純文學和通俗文學確有分別的,起碼在語言和類型方面便有所不同。這還須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