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刀暴力」困擾英倫
圖:英國民眾在街頭悼念沙洛思
□一名青年男子夜間在街頭被人用刀捅了,他倒在血泊中,送院後證實不治。他的父母傷心欲絕,呼籲社會制止「刀暴力」。可沒隔幾天,又發生了另一宗同類案件……\本報駐英記者 黃念斯
英國最近刀殺案頻繁,七月十八日,英國官員發表年度罪案調查報告,聲稱暴力犯罪十年來減少了百分之四十二,以此顯示政績。全國輿論對此卻不認同,指出過去一年來全國刀殺案竟達二萬二千宗,其中百分之十三的犯罪者不足十六歲,校園裡百分之十五的青少年隨身帶刀,理由竟是自衛。
今年以來,倫敦已有超過二十人命喪刀下。有民眾說:「感覺上,國內的持刀行兇案比英軍喪命於伊拉克的自殺炸彈襲擊事件更加頻繁。」
七月九日的二十四小時內,七名青年命喪兇徒刀下,其中四宗街頭械鬥發生在倫敦。消息令人擔憂刀殺命案大爆發,倫敦警方緊急成立了由七十五名警員組成的「應付刀殺案專責隊」,防止街頭刀械格鬥嚴重影響民生和社會安全。
每年250人喪命
警方最新調查發現,英國各地刀暴力問題相當嚴峻,每年平均有二百五十人死於刀下,而用刀威嚇人的個案每年更超過六千宗,其中過半的青少年受害者沒有報警,他們甚至不敢讓父母知道。
「現代青少年認為帶刀既能向朋友炫耀,又可以自衛。結果,這些帶刀的青少年最有可能成為受害者。」報告說,「全國五分之一的十六歲以下青少年經常帶刀,有的甚至只有十歲。對於那些逃學或被休學的學生,起碼半數以上帶刀。」
隨着街頭的刀暴力增多,各方注意到犯罪者的年齡越來越小,在與販毒幫派衝突和酗酒鬧事有關的刀暴力中,四成以上的被定罪者年齡在十五歲至十八歲之間。全國警官聯合會主席鍾斯說,青少年的刀暴力十分普遍,令人擔憂。二○○七年全國最嚴重的二十四宗青少年殺人案中,十六宗是刀殺案。
今年五月二十四日,十八歲的英國青年演員羅伯特•沙洛思(Robert Knox)在倫敦東南部街頭被人用刀捅死,事件震驚各方。羅伯特十一歲便在英國電視露面,幾年裡拍攝過多部電視節目,並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中出演,是英國民眾熟悉的青年演員。他在衝突中為了保護十六歲的胞弟而不幸身亡。
七月十日,十九歲的布賴頓懷疑為一罐啤酒與別人發生衝突,結果被刺多刀身亡,成為今年倫敦第二十名刀殺受害者。同晚,二十歲的達菲爾德在街上因小事與人爭執後,被人用利刀刺死。而在七月七日,兩名法國留學生又在寓所被人殘暴刺死,兩人身上分別被捅了五十刀以上。
利刃隨手可得
在英國要得到槍枝不容易,法律規定十七歲以上才能向警方申請,獲得持槍證書方能買到槍械。而且,證書通常只規定持有某種規格的槍枝及其用途,例如某種獵槍,槍擊運動作訓練用的槍械,等等。因此,在英國的暴力罪案中,刀殺是槍殺的四倍。
警方說,大部分青少年的利刀來自廚房。三位醫生曾聯名在英國醫學雜誌撰文,要求立法限制平民的廚房使用長刀,因為長刀往往足以致命。他們指出,許多年輕人只是出於一時衝動而犯罪,傷害了別人,通常也令自己悔恨終生。
有人建議刀具製造商「改良」廚刀的形狀,放棄又長又尖的利刀而改用中國常用的方形刀。建議者認為,該措施可起預防功效,相等於汽車引進觸感反應器以防盜竊。
雖然說該等建議未免隔靴搔癢,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但卻反映了英國社會各界對刀殺暴力的關注。目前英國法律不允許隨身攜帶超過三吋長的刀子,如在公共場所被檢獲又缺乏足夠理由的話,會被控違法。
全國教師協會發言人說,學校裡持刀持槍的數字微不足道。真正的困難在於,主動打擊暴力行為只是捕風捉影,因為哪怕是一枝削尖了的鉛筆也可以釀成悲劇。
青年以犯法為榮
年前英國公共政策研究院的報告說,在歐洲十幾歲的年輕人當中,行為最惡劣的要數英國年輕人,他們在酗酒、吸毒、暴力和性濫交等方面的排名都高於歐洲其他國家。英國青年被列為歐洲行為表現最差的一族。該報告還指出,因為英國年輕人暴力行為頻繁,平民現在開始對年輕人感到恐懼。同時,英國青少年審判委員會也發現,英國一些年輕人甚至以犯法為榮。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二○○七年的報告說,英國是最不利兒童成長的發達國家。在全球最富有的二十一個國家當中,英國兒童最不快樂、貧窮兒童最多、最不健康,最受社會忽略。
現代英國青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更高學歷,物質、社交和各種機會比上一代都多得多。過去二十五年英國就業良好,失業率一直下降,今日的英國家庭享有社會福利,普通不至於太貧困,英國青年的消費力比美國青年還要強,但為何品德行為卻比歐洲各國更差?
不少社會學家認為,英國青年暴力問題的根源在於這一代的教育的不足和現代社會的負面影響。南歐國家如意大利信奉天主教,傳統的家庭觀念較強。但在英國的過去三十年,家庭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單親家庭的數目冠絕全歐,專家認為是崇尚個人主義的社會風氣所致。換言之,英國人反感政府干涉家庭及個人生活,間接縱容了青少年的不良行為,使其不能及時得到有關機構的監管和重視。
英國政治評論家米內蒂指出,在一個良好社會,人的品質是最根本的東西,但戰後幾十年,英國教育越來越少強調個人責任,「這正是今日年輕人,以至他們的家長都缺乏的東西」。
保守黨黨魁卡梅倫最近針對刀殺問題,強烈抨擊工黨政府多年推行「道德中庸」,他說:「我們的社會避免對他人作出明顯的批評和判斷,對正確與錯誤不直言。多年來,責任感、自律、尊重他人等社會美德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道德中庸,不對好、壞作判斷和表態。」
個人主義惹的禍
他舉例說:「我們大談肥胖的危險,卻不直接指出人們吃得過多,運動得太少。我們大談貧窮之苦,大談社會排擠,卻不指出酗酒、吸毒這些自身不良行為是缺德的,是社會的根本問題。」
最近一項民意調查贊成卡梅倫的觀點,七成五的人認為大部分英國兒童缺乏家教,沒有社會約束,自以為可以為所欲為。八成五的人要求政治家們應該停止推薦「道德中庸」的自由主義,而應該要求人們對社會負責任、有承擔。
「我們處於一個什麼社會?」刀殺問題引起了各方探究。有人認為,青少年犯罪嚴重是英國福利社會的產物,人們依賴國家免費的公立醫療,卻沒有約束吸毒、酗酒。孩子學壞是學校而非父親的責任,形成今日英國的公立「保姆文化」,人們沒有自身責任,一切都歸咎國家,寵壞了兩代人。然而,這也不能全歸咎於福利主義,畢竟實行福利主義多年的北歐各國,治安良好、民風淳樸,更遑論出現像英國般的情況。這明顯是英美強調的個人主義所惹的禍。
一位社會工作者說,在許多年輕人眼中,持刀自衛就像時裝潮流。立法禁刀阻止他們「自衛」,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政府真正要做的是找出令年輕人變得離經叛道的原因,及其背後的社會問題。但是政府似乎還未理解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