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交」覓得團長邁步向前
圖:大提琴家秦立巍將於十二月初聯同「小交」演繹舒曼作品
很久沒有在本欄談及香港小交響樂團。
隔了這麼的一段日子,筆者最想向樂迷報告的,是「小交」終於在「眾裡尋他千百度」之後,覓得了格德霍特(James Cuddeford)擔任樂團首席,亦即團長一職。
團長自○六年出缺
自從○六年樂團首席盧嘉兒突然離職,團長一職長期懸空,連後來○八年中副首席亦即創團成員吳晉引退後,樂團正副團長俱缺,而助理團長龍向輝亦長期休假,換言之,樂團頭三號人物長期懸空,當中困境實在不言而喻。
近數年間,樂團不斷物色團長,而不少來自不同地區的小提琴手曾以客席團長方式試工。可是,在「你選人時人選你」的定律下,有些應徵者高攀不起,有些則不欲屈就。結果一拖幾年,最近才塵埃落定,真命天子是近年夥伴關係非常密切的格德霍特,他就是澳洲Grainger(葛蘭傑)弦樂四重奏(即「小交」○七年的駐團藝術家)的其中一位成員,過去幾年以不同形式在「小交」音樂會上亮相,包括弦樂四重奏演奏、擔任客席團長以及扮演第一小提琴部的成員,參與演奏。
團長一職懸空四年多,加上副團長與助理團長在此段期間經常出缺,這種群龍無首的情況,無論按任何準則來看,總嫌拖得太久,簡直不能接受。這亦反映,樂團的藝術及行政管理存在問題。
現由格德霍特擔任
如今覓得格德霍特擔任首席(目前是候任首席),並邀得戴豪逸擔任副首席,對樂團來說,當然起了一定程度的穩定作用。從此,樂團再毋須為正副團長兩職而操心,可以凝聚團隊,邁步向前。
「小交」為了進一步吸納新觀眾,不斷在節目模式及表演場地方面費盡心思。繼今年三月在香港大會堂及六月在鰂魚涌太古坊舉行「樂聚一小時」音樂會後,自十月中旬開始,在香港大會堂的低座大堂,舉行「免費午間室樂音樂會」,由中午十二時四十五分開始,以四十至五十分鐘時間,演奏兩首室樂作品。歡迎觀眾自備午餐,邊吃邊看,既能果腹,亦可增逸添興。
不過,中環及金鐘的「上班一族」是否願意在匆忙的午餐時段,移玉步至地處一隅的大會堂,實在存疑。因此,這個午間音樂會的構想能否成功,還須拭目以待。
縱觀「小交」由十月至十二月的四個音樂會,都屬於前緣再續。首先,十月八日的翹楚指揮霍活特、十一月二十六日的敲擊樂新星葛魯賓格、十二月三日華人大提琴家秦立巍,以往分別在○三年、○五年、○八年與「小交」合作。至於十月十五日的《士兵的故事》,如果由○五年樂團邀得毛俊輝擔任說書人算起,今次應該是三度演出了。
霍活特執棒奏巴羅克
本文就十月八日霍活特所領導的「新編巴羅克」音樂會略予評述。
能夠邀得霍活特載譽重臨,不單是「小交」之福,亦是樂迷受益良機。霍活特享譽國際樂壇,既是活躍音樂會的指揮,亦是「早期音樂樂團」創團成員,並一手創辦「古代音樂學院」,更是著作等身的學者,專研巴羅克及古典音樂,著有《韓德爾》(一九八四年)等權威參考書。至於他灌錄的唱片,更多不勝數,當中例如韓德爾的歌劇錄音,均獲得樂評界高度讚許。
霍活特兩度領導「小交」獻藝,均有特定主題。○三年音樂會以「海頓奇想」為題,選奏海頓作品以及後世作曲家根據海頓原作改編或另作的樂曲。今年十月音樂會則以「新篇巴羅克」為題。所謂「新篇」,是指除了選奏正宗巴羅克音樂(例如韓德爾《D小調大協奏曲》及《皇家煙火音樂》)之外,亦選奏後世作曲家根據巴羅克原作改編的作品,例如拉夫(一八二二至八二)改編自巴赫的《夏康舞曲》及魏本(一八八三至一九四五)改編自巴赫的《賦格曲》,以及受巴羅克樂韻啟發的新作,包括馬天奈(一八九○至一九五九)的《第二交響協奏曲》及史達拉汶斯基的《D大調弦樂協奏曲》。
講解清晰 大有增益
當晚音樂會的另一特色,是霍活特在演奏每首樂曲之前,例必花幾分鐘時間講解即將演奏的樂曲,包括創作背景及特色。遇有新編樂曲,他定必敘述改編者如何在樂思、結構及配器等方面改編前作,他的講解精簡清晰,確實增進觀眾見識。
樂壇裡像霍活特這般學養精深的指揮並不多,能夠與「小交」兩度結緣,團員與觀眾得蒙教澤,實在值得高興。
編者按:讀者可上小交響樂團網址(www.hksinfonietta.org)查閱音樂會詳情。
嘉 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