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頭條]柬埔寨貧富懸殊的國度


  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師生今年1月探訪柬埔寨貧民區,其中一名學生回來後分享,「如果說香港是貧富懸殊的社會,那柬埔寨的貧富懸殊更嚴重數倍。」柬埔寨有繁華的旅遊區,有美式連鎖快餐店,內裡一個套餐盛惠3美元(24港元),與本港相若,卻是柬埔寨貧民區居民一個星期的生活費。造成如此大差距的貧富懸殊,是經濟發展過快,還是制度不完善?

  富裕者多為外商

  柬埔寨的經濟近年走出谷底,經濟支柱不只靠農業,還有旅遊業、製衣業和建築業,2008年國民生產總值約102億美元,人均產值約600美元。外貿總額達115億美元,出口總額為48億美元,進口總額為67億美元。其中服裝出口總額為28億美元,主要市場為歐美。遊客人數突破400萬人次。領海更發現石油和天然氣,預計在今年內陸續開採,經濟前景一片大好。

  首都金邊不時見到大型別墅和外國名牌房車,肯德基等外國大企業進駐當地,韓國商人出資2.4美元興建一幢樓高42層摩天大廈。4層高住宅由5年前30萬美元升至現今70萬美元。暹粒西式酒吧和食肆隨處可見,內裡菜式多為3至6美元一道,食客主要是遊客,只有少數柬埔寨人在內。當地中產和富人大多是投資設廠的華人。

  一如大部分發展中國家,柬埔寨貧窮人口仍佔全國大多數。科大同學走訪金邊垃圾山,居民房屋只是木棚和竹柵,衣食住行全在這裡。科大數學系三年級生陳峻生說,「大小二便就在屋下污水中,喝水和洗衫也是這些水,食物全蓋着蒼蠅,衛生環境極差,大部分住戶沒法負擔昂貴電力,夜裡只能摸黑活動。但每月仍要交3美元租金給當地勢力人士。」

  孩子靠拾荒度日

  不少小孩子無法負擔上學費用,只能靠拾荒度日,但每天也未必賺到1美元,而垃圾山也隨金邊都市化而關閉,拾荒越來越難。科大經濟與財務系三年級生陳慧君說,科大考察團到訪當地學校時,許多沒有書讀的小孩守在操場外,為的是大隊留下的發泡膠飯盒和膠樽。當遊人向他們拍照時,小孩們只不斷說「1美元!」遊客到來成了他們賺取生計的唯一途徑。就算在城市找到工作,基層勞工薪金亦不高,普遍月薪是50、60美元,就算是專業人士或公務員,能掙到100美元已算異數。

  發展教育破宿命

  在柬埔寨從事慈善事業多年的開心樹總幹事黃克勤指出,柬埔寨貧富懸殊成因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似,「柬埔寨久經戰亂,當經濟重新發展時,一部分人會先富起來,制度能否幫助其他未富起來的人,便是貧富懸殊會否出現的關鍵。」貧窮人口沒有資源自我完善,形成跨代貧窮,令社會不穩定。勞動力會流向不法勾當,如偷竊、搶劫會影響治安,娼妓亦易衍生愛滋病問題。首要是令這些勞動力找到工作。

  提供教育機會是解決跨代貧窮的主要方法,柬埔寨亦提供免費教育,但不少學校向學生收取雜費,學生或要打工幫補家計和學費。長遠而言,改革政制和法律體系,避免教育和醫療「產業化」,完善福利制度,讓貧民不因缺錢失去教育和醫療機會,讓財富不會過度集中,才能紓緩貧富懸殊。

   發達國家亦有責任協助發展中國家脫貧。2009年底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發達國家要求發展中國家同樣負上減排責任。但貧窮如柬埔寨人民,基本生活條件差,除旅遊業外,經濟依靠第一和第二產業,根本沒能力撥出資金發展綠色能源和產業,如柬埔寨政府依樣葫蘆禁制使用膠袋和膠樽等,垃圾山貧民將失去這唯一的生計。

  撰文:周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