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長臂管轄」 盡顯霸權行徑
【大公報訊】記者龔學鳴報道:英美霸凌屢屢「長臂管轄」,與中國被動式保護審查有本質區別。近年多宗跨國併購案例顯示,各國相關監管機構對涉及公共利益、影響國家安全的交易都會強烈關注,主動審查。中華司法研究會理事、大律師吳英鵬表示,企業在開展相關跨境交易前,應充分評估交易所涉及的風險,從而合理規劃交易架構及程序,特別是上市公司,董事會要盡這個責任。
英國阻英偉達購ARM
2020年9月,軟銀集團和英偉達宣布達成確定性協議,軟銀將把ARM出售給英偉達,交易價值為400億美元。交易引發了監管機構的強烈反對。2021年4月,英國政府宣布,將調查交易是否存在安全保障方面的問題,要求競爭和市場管理局匯報關於競爭、法律和安保的調查結果。同年10月,歐盟執委會宣布對英偉達收購ARM一案啟動深入調查,擔憂這項併購案恐推升晶片價格、限縮消費者選擇並扼殺創新。同年12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宣布,正在通過行政訴訟阻止英偉達收購ARM,理由是合併後的公司將有手段和動機扼殺下一代創新技術,同時有可能幫助英偉達不公平地削弱競爭對手。在獲得批准方面幾乎毫無進展的情況下,2022年2月,英偉達放棄收購ARM。
美國干預日鐵購美鋼
2023年12月,日本製鐵公司宣布計劃以149億美元收購美國鋼鐵公司。美鋼於2024年4月召集臨時股東大會通過了日鐵的收購方案。但收購案遭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及民主、共和兩黨強烈反對。主管外資審查的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以「國家安全」為由,對收購案審查數月。2025年1月,時任美國總統拜登正式阻止日鐵收購美鋼。拜登在聲明中說,日鐵收購美鋼將「使美國最大的鋼鐵生產商之一置於外國控制之下,給美國國家安全和關鍵供應鏈帶來風險」。他表示,美國「需要大型美國企業作為美國主要鋼鐵產能的代表」。2月,新當選的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美鋼對美國來講「非常重要」,日鐵同意對美鋼進行大規模投資,而非獲得美鋼的所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