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審查有法可依 專家駁斥「等一等」歪論

  【大公報訊】記者趙一存北京報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回應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詢問,表示已注意到長和有關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內地多位權威人士昨日接受《大公報》訪問時均對審查表示支持。他們認為,國家審查這一交易有理有據,有法可依,中國須統籌「立法─司法─外交」手段,構建對抗長臂管轄的統一戰線。

  巨額交易須作反壟斷申報

  內地資深合規專家解石坡表示,這項審查符合2007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他告訴記者,中國反壟斷法規定,參與集中的經營者中有兩方上一會計年度中國境內營業額超過八億元(人民幣,下同),且各方上一會計年度中國營業額合計超過40億元,或全球營業額超過120億元,就應當在交易實施前進行反壟斷申報,取得批准後才可以進行交易。反壟斷法還規定,即便交易沒有達到前述標準,但交易可能存在排除限制競爭的效果,市場監管總局就可以要求申報。

  解石坡表示,由於目標公司是港口,雖然都不在中國境內,但仍可能服務中國的客戶或船隻,按照中國反壟斷法,由此產生的營業額是可以算到中國,所以只要目標公司中國境內營業額超過八億元,這個交易就應當進行反壟斷申報。

  反壟斷領域專家、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苟博程也表示,這項審查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的域外管轄原則。根據反壟斷法第二條,境外壟斷行為若對中國境內市場競爭產生排除、限制影響,中國有權管轄。此次交易雖涉及境外港口,但可能通過國際航運鏈條影響中國船公司運營成本及供應鏈安全,因此符合域外適用。他說,審查不僅依據反壟斷法,還可以結合《國家安全法》《數據安全法》等評估港口系統數據安全風險,防範地緣政治博弈對航運的潛在威脅。

  經濟專家、亞洲視覺科技研發總監陳經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長和港口交易涉壟斷行為,會影響中國運營市場,「因為美國此前就已經威脅要對中國船企、全球有中國船舶的船企歧視對待。」顯然,國家出手審查這項交易有理有據,有法可依。

  苟博程指出,美國的長臂管轄是其以綜合實力和金融霸權為後盾,根據本國法律,對他國實體和個人濫施「域外管轄」的司法實踐,是異化為維護美國全球霸權的法律武器,本質是以國內法替代國際法,用「法律戰」掩蓋政治經濟脅迫。在他看來,儘管國際社會已啟動反制,但根本破局需推動國際治理體系改革,制約單邊主義濫權。而中國須統籌「立法─司法─外交」手段,完善域外適用法律體系,同時加強國際法治合作,構建對抗長臂管轄的統一戰線。

  此外,有關「對於長和港口交易行為,國家應『等一等,靜一靜,不要着急插手』」的論調近來甚囂塵上,對此,陳經指出,如今美國在國際上臭名昭著,徹底撕去了偽裝,大搞霸凌和歧視,全方位鬥爭根本避無可避,在此情況下,中國就應該展示實力,表明針鋒相對的堅決鬥爭態度。他說,即使想要和平,也必須以強大的鬥爭能力作為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