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思源」系列活動 傳頌東江水供港故事

  左圖:水務署助理署長葉家駿說,水務署以「一脈相連 飲水思源」為主題,策劃一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大公報記者黃洋港攝;右圖:「舞動水滴展」將於明日起至6月13日,在添馬公園及中西區海濱長廊(中環段)舉行。\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左圖:水務署助理署長葉家駿說,水務署以「一脈相連 飲水思源」為主題,策劃一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大公報記者黃洋港攝;右圖:「舞動水滴展」將於明日起至6月13日,在添馬公園及中西區海濱長廊(中環段)舉行。\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國家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為香港供應東江水,緩解缺水問題,使香港得以繁榮穩定發展。為紀念及慶祝東江水供港60周年,特區政府水務署以「一脈相連 飲水思源」為主題,推出一系列宣傳活動,包括走入校園,讓年輕人了解東江水與切身生活的關係,在社區舉辦導賞團、打卡挑戰賽、大型藝術裝置展覽等活動,加深各階層市民認識東江水供港歷史及現況。

  水務署表示,東江水支撐着香港發展,令香港市民安居樂業,讓香港成為今日的國際大都會,非常感謝國家對香港的支持,港人當繼續奮進。\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

  淡水是地球珍貴的資源,香港在1963年經歷旱災,實施長達逾一年的制水措施。在中央支持下,東深供水工程動工,1965年3月,延綿不絕的東江之水翻山而來,潤澤香港,市民不再為水荒而煩惱。

  今年是東江水供港60周年,水務署以「一脈相連 飲水思源」為主題,策劃一系列宣傳教育活動,並於去年9月起陸續推出活動。水務署助理署長葉家駿表示,「一脈相連」是突顯祖國與香港血脈相連的關係,東江水從廣東省流入香港,連繫兩地,滿足香港民生所需,是香港供水的命脈、繁榮的基石;「飲水思源」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希望藉此讓香港市民體會國家對香港關懷和支持,並表達香港對國家的感謝。

  吸引不同年齡層 動靜兼備

  葉家駿說,在策劃教育宣傳活動時,特別考慮到不同年齡層市民的喜好和興趣,設計出各式各樣、動靜兼備的活動,務求讓東江水供港60周年的宣傳訊息,透過「度身定做」的活動,能夠遍及社會各階層。他舉例,香港市民近年非常注重健康,喜歡跑步和遠足郊遊,水務署因此推出了跑步、打卡挑戰和水務設施導賞團等活動。年輕人未曾經歷過制水,水務署於是在學校舉行專題講座、內地考察團等活動,令學生了解東江水的歷史,感受國家如何透過這龐大的供水工程,持續對香港給予巨大支持和關愛。

  水務署舉辦「東江水專題小學講座」,預計至今年7月,合共到超過100間小學舉行講座,讓逾兩萬名師生了解國家在保障香港供水及水質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東江水對香港的重要性,珍惜水資源及培養愛國情懷。今年2月,發展局、教育局及水務署合辦「東江水供港探索之旅」中學生內地考察團,大約90名來自7間中學的師生參與,在廣東省參觀東深供水工程設施,明白到國家為保障供港東江水水量和水質作出的巨大努力,今後將更珍惜水資源。

  水務署亦正籌備於暑假舉辦為期六天、以「識水思源」為主題的國家水利建設暨文化科技參訪團。參訪團以中學生為主,聯同專業界別、青年工程師及大專生等百多名團員,實地考察國家重點水利建設,包括「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及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等,讓香港年輕一代及工程業界親身體會國家水利建設的偉大成就,更深入了解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戰略部署。

  「東江水供港60周年」專題巡迴展覽於今年1月及2月,先後在銅鑼灣時代廣場、油塘「大本型」順利舉行,吸引了超過5萬人踴躍參與。專題流動展覽車從3月22日起,陸續走訪不同地區和學校,並會在4月13日前,停泊於全港20個地點。

  大型藝術展覽明起舉辦

  發展局及水務署舉辦的大型藝術展覽「舞動水滴展」,於4月1日至6月13日,在添馬公園及中西區海濱長廊(中環段)舉行,透過大小不同的水滴裝置表達東江水為香港注入生命力和社會共融的文化氛圍。展品《舞動的水滴》由國際著名藝術家馬興文創作,以象徵包容與生命力的水滴為核心元素。

  水務署並正密鑼緊鼓籌備多項大型紀念活動,從3月到7月,將有包括東江水供港60周年紀念典禮、國際水務領袖高峰論壇、國家水利建設暨文化科技參訪團等,期望把慶祝活動推向高峰,讓更多市民感受到熾熱歡樂氣氛。

  葉家駿表示,國家自上世紀60年代起,從未間斷為香港供應可靠和穩定的東江水,亦一直致力保障東江水的水質和供水量。目前,東江水佔全港食水用量達七至八成,支撐着香港整體社會和經濟的持續發展,令香港市民安居樂業,讓香港成為今日的國際大都會。非常感謝國家對香港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