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分析/KOL營銷模式 好壞參半\蔣夢宇
高端月子中心市場注重信任度,傳統廣告難以有效推動消費者決策。然而,小紅書、抖音及Instagram等平台上的KOL(意見領袖)憑藉其個人影響力,成為品牌滲透精準客群的「撒手鐧」。近年來,通過社交媒體的裂變效應,月子中心的消費理念已逐漸普及,深入千家萬戶,撬動了市場需求。
以聖貝拉為例,2023年售出的3560個產後護理套餐中,36%的銷售額來自現有客戶推薦及線上渠道。該公司創始人向華表示,小紅書及大眾點評是吸客主要渠道,品牌在小紅書的搜索熱度,甚至是同類前兩大競爭對手總和的3倍。
從財務數據來看,聖貝拉的營銷策略展現出高效的回報率。根據招股書,2023年月子中心業務的銷售及分銷開支為4420萬元(人民幣,下同),對應銷售額達6.4億元,營銷費用僅佔總銷售額的6%。這種低投入高回報的模式,契合當下數字化、社交化的消費趨勢,不僅幫助品牌在短期內迅速提升知名度,也為長期客戶忠誠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須建審查與監控機制
然而,KOL營銷並非沒有風險。由於品牌形象與KOL個人形象高度綁定,一旦合作對象捲入負面事件或行為失當,可能嚴重影響公司業務。此前,聖貝拉就曾因負面傳聞而面臨市場信任危機。未來,如何充分利用KOL影響力之餘,建立嚴格的審查與監控機制,將成為企業保持長期競爭力的關鍵。對於投資者和管理層而言,雖然「流量變現」是數據背後的重要目標,但品牌價值的深度沉澱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