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觀察/多管齊下擴內需促消費\鄧 宇

  圖:協助居民就業、創業,讓他們增加收入來源,是促進消費的其中一項重要方法。
  圖:協助居民就業、創業,讓他們增加收入來源,是促進消費的其中一項重要方法。

  在全球經濟放緩、外部不確定性增強的當下,穩增長的倚重點將更多依靠內需增長拉動,要求政策措施早部署、早落地。近期發布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簡稱《行動方案》)落腳點仍在於強化社會預期引導,凸顯政府擴內需、促消費的決心。

  宏觀層面來看,積極推進擴大內需戰略落地需要把握三個着力點:一是穩定收入端,增收及增強社會保障能力是激發消費內需的關鍵,也是提振消費信心的抓手;二是穩定發展預期,有效投資和促消費是「一體兩面」,二者相互促進;三是消費結構調整,不同收入群體及家庭的消費結構差異較大,城鄉居民的消費各有側重,需要擴內需政策精準施策。

  營造穩定消費環境

  《行動方案》聚焦服務消費、大宗消費和品質消費等新的熱點、重點。從消費領域來看,隨着人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和消費結構優化,傳統消費在轉型升級的同時,新型消費也在大量湧現,《行動方案》對此有系統的政策部署。

  服務消費領域,《行動方案》提出積極發展抗衰老、銀髮旅遊等產業,發展養老託育服務,支持擴大特色餐飲、文體旅遊消費、冰雪消費,以及近年來興起的「國潮」品牌消費、「人工智能+消費」等,目前這些新型消費市場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和發展活力,新的消費場景和業態、模式創新層出不窮,深受消費者青睞。

  《行動方案》亦突出強調品質消費,包括中國服務品牌的打造,倡導綠色健康消費。圍繞大宗消費的政策部署針對性強,其中提到三大重點:一是加大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力度,包括推動汽車、家電、家裝等大宗耐用消費品綠色智能升級,以及實施數碼產品購新補貼;二是更好滿足住房消費需求,具體包括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支持城市政府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適時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並擴大住房公積金使用範圍,以及加大租房提取支持力度;三是延伸汽車消費鏈條,包括拓展汽車改裝、租賃、賽事及房車露營等汽車後市場消費,以及培育壯大二手車市場。

  《行動方案》不但提出支持擴內需和促消費的重點支持領域,而且提出多項優化打造消費環境的專門措施,其中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營造放心、安心的消費環境。何謂「放心」?主要體現在健康、安全的消費,近年來出現的各類食品安全、消費侵權等問題已是「怨聲載道」,《行動方案》及時部署實施優化消費環境3年行動、健全消費品和服務消費標準及健全消費爭議多元化解機制,即是回應社會關切和消費者呼聲。何謂「安心」?主要體現在「保障休息休假權益」,具體涵蓋嚴格落實帶薪年休假制度、實現彈性錯峰休假及依法保障勞動者休息休假權益,上述提法充分展現擴內需促消費的政策設計細節,也是社會各界所關心的民生大事。

  另一方面,營造穩定、可預期的市場環境。兩者各有側重,消費設施的完善體現在「硬要素」,為擴大消費內需創造便利高效的消費條件,包括深入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和「千集萬店」改造提升,及積極發展智慧商圈、沉浸式體驗空間,以及停車、泊車等配套設施;限制措施清理優化行動旨在有序減少消費限制,不得搞「一刀切」和層層加碼,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即概括為「不擾民、不擾企」,鼓勵支持有序開展各類消費活動。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成全年增長目標,其中明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本次發布的《行動方案》旨在從供需兩端的政策發力,統籌各相關部委協同推出配套支持政策。擴大內需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既關乎到穩增長的階段性目標,也更加兼顧中長期改革的目標。但考慮到各地經濟產業結構差異及政策資源配置的不同,《行動方案》的落地見效還需要梳理四個方面議題:

  其一,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必要性。2025年1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正式公布,提出「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進一步規範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等五大重點工作,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進程加快、制度更加規範,將改善消費市場環境,為擴大內需和提升消費潛能提供便利,降低各類服務成本。

  其二,擴大內需的政策可持續性。短期來看,不論是推動以舊換新的國家補貼政策,還是其他各類消費券等發放,無疑需要比較深厚的財政資金支持,而且在促就業和增收等方面也需要配套資金,於財政壓力較大且財政資源收支不平衡的地方政府而言,如何落實可持續的擴內需政策還有待「開源節流」,優化財政收支結構及通過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專項債等增加財政資源是落實《行動方案》的一大着力點。

  其三,有效投資和擴內需的相互促進。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消費和投資更好結合」,旨在明確投資和消費的關係,即投資和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兩個側重點,各自發揮的作用不可替代。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要義正在於「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的相輔相成,完善消費設施、發展消費產業等都需要配套的投資,新型消費、服務消費更需要相應的固定資產投資支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將有利於為穩就業、促增收、激發消費潛能創造物質條件。

  其四,促就業和增收的長期支持。面對外部形勢及國內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就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不容忽視。目前國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消費支出均出現放緩趨勢,表明擴內需還需要長期政策支持。既要重視青年就業特別是大學生就業問題,落實各項就業支持性政策,鼓勵創新創業,拓展居民收入來源,也要通過促進資本市場回暖、房地產市場企穩來改善預期,穩步提升居民財產性收入,切實增強消費能力,持續助力穩消費、擴內需。

  賦能助擴內需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出台實施政策要能早則早、寧早勿晚」,因而《行動方案》的出台具有很強的時效性、針對性和精準性,可以說是擴內需中長期戰略規劃的「具象化」,也突出了穩增長和惠民生的着力點。圍繞下一步落實服務支持擴內需和促消費政策,作為金融機構而言,建議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支持消費產業及市場發展。建議金融機構緊跟《行動方案》部署,瞄準七大行動確立的重點消費領域,以大宗消費、服務消費及新型消費等行業企業為導向,加大綜合投融資支持,降低綜合融資成本,扶持消費企業發展,加強支持完善消費設施、改善消費環境。

  二是優化完善消費金融產品及服務。建議整合消費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在風險可控及合規基礎上,合理降低消費金融門檻,適度擴大消費金融產品額度,擴大信用類消費金融產品供給,提高普惠型消費金融覆蓋面;針對長期、大額消費需求,從消費貸款額度、期限等方面給予支持;針對信用紀錄良好、暫時出現償還困難的金融消費者給予合理紓困,有序開展續貸服務。

  三是加大消費場景及生態建設。建議發揮金融機構網絡覆蓋面廣、客群豐富、金融科技賦能等優勢,加大支持新型消費場景建設,打造集「消費貸+分期付款+支付」一體的消費金融鏈條,合作推廣汽車、家電、電子產品以舊換新活動,增強消費體驗感和便利度;針對入境消費,推出更多優質入境消費金融服務,促進境外旅客在華旅遊便利,積極參與推廣購物離境退稅「即買即退」服務措施。

  四是消費金融與消費信貸協同發力。充分發揮消費金融公司在線上經營、科技賦能及普惠多樣的優勢,同商業銀行消費信貸形成有效互補、良性競爭、規範經營,支持消費金融機構有序補充資金、拓展渠道、廣建場景,聯動支持商業銀行消費信貸獲客、引流及擴容,共同探索服務新型消費、鄉村縣域下沉消費市場,更好地推動《行動方案》落地,助力釋放超大市場潛能。

  (作者為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