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長專訪/外資悔低配港股 怕「執輸」急補倉

近期香港股市暢旺,投資市場氣氛日益正面。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國際投資者態度明顯轉向積極,股市交易量回升、外資機構擴大本地業務、家族辦公室數量增加等,均反映信心恢復。他引述部分基金經理指出,此前因擔憂地緣政治而低配香港及內地市場,現在則擔心「執輸」,正在急於補倉。他強調,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香港的法治基礎、資金自由流動、港元與美元掛鈎的匯率穩定性,以及聯通內地和海外的獨特角色,仍是吸引外資的核心優勢。\大公報記者 邵淑芬 湯嘉平
在剛結束的「金融盛事周」活動中,全球尖端金融領袖雲集香港。陳茂波指出,國際投資者對香港未來信心不斷增強。「他們今年來港後明顯感受到市面更旺,外資機構擴張業務、旅客數量增加,股市交投亦更活躍。」他解釋,投資者信心回升的關鍵,在於內地經濟穩健增長、房地產風險可控,以及中央推動消費升級的政策。此外,內地積極歡迎外資,如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吸引大量歐美企業參與,進一步強化國際資本對拓展內地市場的興趣。
內地經濟穩增 外資信心升
面對地緣政治挑戰,陳茂波強調,香港必須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通過「內聯外通」策略鞏固優勢。他表示,香港實行普通法制度、資金自由流動並無外匯管制,加上港元與美元掛鈎的穩定性,持續吸引國際資金。
對於部分外國投資者的疑慮,他表示會用數字和事實說話,如以資產管理行業為例,現時香港管理的資產約4萬億美元(約31.1萬億港元),其中一半以上來自內地及香港以外地區。此外,美國及歐洲著名的大型金融機構在香港擴展業務;在香港股票市場中,歐美資金佔相當重的比例,均反映出市場對香港的信心。
「地緣政治緊張的格局,相信會持續一段長時間,但有危亦有機,香港要靈活應對。」他指出,香港首先要穩守金融安全,因金融市場難免波動,人心、投資者情緒氣氛亦會受影響。他表示,香港是一個自由港及國際金融中心,資金自由進出,沒有外匯管制,這是香港的優勢,但同時間亦是一個挑戰,因資金可以隨時流走。「所以金融安全要穩住,銀行體系亦要建立一個大緩衝,平日亦有嚴緊的監控制度,實時監控市場異常交易,如異常沽空行為,確保金融系統抗風險能力。」
陳茂波強調香港要「以發展促安全」,通過做大做強金融體系提升競爭力,促進IPO市場改革,優化上市機制,如簡化流程、降低交易成本等。他舉例表示,香港可調整上市要求以吸引更多境外企業赴港上市,增強市場流動性與國際吸引力。
鞏固歐美市場 拓新興機遇
綠色可持續金融方面,他表示,香港在亞洲綠色金融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可進一步擴大規模,支持內地綠色轉型;而數字資產作為金融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需完善監管框架並推動其發展,鞏固香港在數字金融領域的優勢。為應對地緣政治影響,不少內地企業已將產業鏈布局至東南亞等地,香港可跟隨形勢轉變,發揮平台作用,提供供應鏈管理、貿易融資及專業服務,吸引企業在港設立財資中心,利用資金自由流動優勢,便利企業資金調配。
「挑戰亦是機遇。」陳茂波總結,香港將以靈活策略應對變局,既為國家「雙循環」戰略提供支撐,也鞏固自身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他透露,特區政府將派團出訪中東及東南亞,亦正籌備到訪歐洲,鞏固傳統歐美市場的同時開拓新興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