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應許之地(下篇)】加速痛點治理 優化營商環境

●中國貿促會報告顯示,近九成受訪企業對中國營商環境滿意。圖為外商參加廣東的展覽會洽談業務。 資料圖片
●中國貿促會報告顯示,近九成受訪企業對中國營商環境滿意。圖為外商參加廣東的展覽會洽談業務。 資料圖片

●天津市首家外商獨資三級綜合醫院鵬瑞利綜合醫院,圖為早前工作人員在檢查醫療設備。 資料圖片
●天津市首家外商獨資三級綜合醫院鵬瑞利綜合醫院,圖為早前工作人員在檢查醫療設備。 資料圖片

●這是2月8日拍攝的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 資料圖片
●這是2月8日拍攝的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 資料圖片

●圖為早前第七屆世界無人機大會暨第八屆深圳國際無人機展覽會在廣東深圳會展中心舉行,外商關注中國科企的油電混合無人機。 資料圖片
●圖為早前第七屆世界無人機大會暨第八屆深圳國際無人機展覽會在廣東深圳會展中心舉行,外商關注中國科企的油電混合無人機。 資料圖片

  中國擴大開放兌現承諾 制度確定性成引資法寶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中國以其獨特的制度穩定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雙重奇跡,在全球範圍內樹立了典範。近一段時期以來,隨着吸引外資政策力度持續加碼,外資市場准入門檻不斷降低,對外開放領域不斷擴大。同時,從國家到地方層面正在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不斷賦予外資公平的市場競爭地位,依法保護其合法權益。對於外資企業這些年在華發展遇到的瓶頸和痛點,中國領導人高度重視,並承諾及時有效解決。相信隨着改革措施的落地,吸引外資政策將全面接軌國際高標準規則體系,中國的營商環境將進一步實現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中國必將長期成為外商理想的投資目的地。

  跨國資本選擇深耕中國市場,本質上是對制度型開放戰略的延續性與確定性投下了信任票。這一點在外商中已是共識。比如,武田製藥全球高級副總裁單國洪表示,中國的制度保障吸引投資,期待在基因療法、細胞療法等創新領域深化合作。武田製藥今年宣布將在成都成立武田全球第四個創新中心,此前還投資7,500萬美元,溢價25%認購中國公司亞盛醫藥的股份,成為其重要的產業股東。

  外企深耕中國 點讚高效務實

  英國前投資大臣秦智濤在博鰲論壇上分享了一則小故事,10年前,他曾主持一個國際專家委員會,討論並發布了一批關於自貿區(港)的文件。「讓我感到驕傲的是,中國政府很快就把這些文件發放到了所有參與打造自貿區(港)的官員手中。」

  同樣感受到「中國速度」的還有泰國正大集團。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一批來華投資的外資企業,正大集團資深副董事長謝毅說,集團讚賞中國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所做努力。「從政策制定到落地,都體現了高效務實和 『中國速度』。」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處新聞顧問扎法爾關注到剛剛過去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認為中方明確了四大方向:一是中國對外開放政策將「不會變,而且會開放得更好更大」;二是中國政府將通過加大財政投入促進內需;三是推出更多優惠政策吸引外資;四是擴大對外投資規模。「這四個因素疊加,表明中國會繼續發展,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動力。而中國的穩步發展可以為世界提供更多確定性。」

  確立內外資平等地位 不斷刷新中國速度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對香港文匯報指出,穩定、開放和高效是吸引外資的重要因素。中國持續釋放政策紅利,劉英提到,近年來,「投資中國」品牌持續發力,修訂《外資企業法》確立內外資平等地位,《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並適時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服務業開放試點,以高水平開放釋放制度紅利。此外,中國不斷加強加速土地、資金、數據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致力於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的營商環境,給予外商「國民待遇」。綜合運用「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的支持,讓外資在中國賓至如歸。

  中國貿促會報告顯示,近九成受訪企業對中國營商環境滿意,其中海關服務、企業設立和退出、社會法治3個指標評價最高。在日前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瑞士醫藥巨頭諾華公司首席執行官萬思翰說,中國加快了藥物審批流程,知識產權保護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包括諾華在內,很多企業都從中受益。而「健康中國」目標的推進,給藥企帶來很多機會。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從去年5月正式動工到正式投產,用時僅8個多月,不斷刷出新的中國速度;而得益於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報關單智能輔助申報功能的上線,深圳外資企業的申報效率可提升3倍。

  政策紅利超大市場共振 實現雙向共贏

  在亮眼成績背後,不可否認的是,外企在規則透明度、標準國際兼容性、隱性成本控制等方面仍存在痛點。上述貿促會的報告亦顯示,受訪企業希望政府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加強惠企政策宣傳和解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時指出,這些年,外資企業在華發展也確實遇到一些問題。中國政府的態度很鮮明,涉及我們國內管理的問題,就要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來解決。他承諾,「相信隨着改革措施落地,大家關切的問題會得到有效解決」。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開幕式上強調,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認真研究解決外資企業在要素獲取、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採購等方面反映的問題。

  劉英認為,當前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在於以法治化、透明化的制度創新,鞏固國際社會對「中國承諾」的信心。當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全球產業鏈面臨重構壓力,中國更需要通過立法保障、負面清單動態管理等制度性安排,讓跨國公司既能享有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紅利,又能抓住制度型開放的機遇,在參與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