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救援隊成首支抵緬的國際救援隊 攜高科技裝備挺進災區 中國力量 馳援緬甸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譚旻煦、江鑫嫻 雲南、北京報道)緬甸28日發生7.9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災情發生後,中國迅速響應伸出援手,緊急協調救災援助。緬甸當地時間29日上午7點10分,中國雲南救援醫療隊就率先抵達緬甸仰光國際機場,是首支抵緬的國際救援隊。該救援隊將赴受災嚴重的內比都參與救援。同日中午第二架國際救援包機從北京出發馳援緬甸,同日下午4時30分抵達仰光機場,隨後乘車趕赴受災嚴重的曼德勒省。
緬甸災情發生後,按照中央統籌部署,首支救援隊一行37人,包括18名救援人員、15名醫療人員以及4名隨行工作人員。其中包括曾在2008年參與汶川地震救援,2015年參加尼泊爾大地震國際救援行動的經驗豐富的隊員。救援隊攜帶了全功能生命探測儀、地震預警系統、便攜式衛星、無人機等能夠偵測搜索、通信指揮的設備,還包括了不少破拆、防護、照明等功能的必備用品。這批物資的配置充分結合了高科技應用與實戰需求,能夠適應複雜災害環境下的多樣化救援任務。
多支救援力量陸續抵緬
29日上午9時30分,16名經驗豐富、技能過硬的中國藍天救援雲南隊隊員,攜帶PPE(個人防護裝備)、醫療急救包、發電照明設備、破拆工具等城市地震救援裝備物資,從瑞麗口岸出境赴緬甸展開救援工作。另一批藍天救援隊隊員也在雲南集結,準備出發。
此外,香港文匯報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獲悉,該部派出中國救援隊82名隊員攜帶救援裝備和物資,於29日上午乘國航包機從北京出發前往災區, 同日下午4時30分抵達仰光機場後隨即乘車趕赴受災嚴重的曼德勒省。中國救援隊主要由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應急總醫院人員組成,攜帶通信、搜救、指揮、醫療、應急食品等22噸應急救援物資。
救援隊經歷多次國際救援任務
中國救援隊行動隊隊長、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特勤支隊支隊長王墨介紹,今次赴緬甸救援的隊伍是一支非常成熟的隊伍,曾在2019年參加莫桑比克颶風災害救援,也參與過2023年土耳其地震災害救援,今次是中國救援隊第三次執行國際救援任務。隊員業務精湛,由管理、搜索、營救、醫療、後勤等人員組成,有信心完成好此次救援任務。
在裝備方面,隊伍攜帶搜索、營救、醫療、管理和後勤等物資共計700餘件,重22噸。其中,後勤物資涉及救援隊伍的住宿、食品和水等基本生活保障,這些能夠保證隊員在緬甸救援期間的食宿安全,不會佔用當地政府和受災群眾的資源及物資。
救援難度大 搜救犬協助
王墨表示,緬甸震區不少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物倒塌,倒塌形式有疊餅式、粉碎式和下沉式等,面臨的救援難度非常大。據悉,救援隊伍中有50名隊員來自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跟隨他們的還有3名特殊的「戰友」—3隻消防搜救犬,其中兩隻為馬里努阿犬,一隻為史賓格犬,牠們將和消防指戰員一起執行抗震救災任務。
中國科協地球物理信息科學首席傳播專家陳會忠29日接受內地媒體訪問時表示,這次緬甸地震相當於上千個美國投到日本的原子彈的威力,之後還會有一些強餘震。
中國地震局則派出了張銳、王濤、戴君武、林旭川4名專家參加救援隊,為救援工作提供技術支撐。據了解,張銳是中國地震台網中心副主任,王濤、戴君武、林旭川則是來自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的專家。隊伍中還有10位醫護人員。
此外,深圳公益救援隊的23名隊員攜帶救援設備於29日下午從深圳機場出發前往緬甸震中。隊伍計劃攜帶輕型救援裝備、醫療急救設備、生命探測儀以及一隻搜救犬前往緬甸開展救援。隊伍預計於當地時間29日晚抵達緬甸仰光機場,領取救援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