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構建有溫度的AI助殘大模型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暢 北京報道)29日,在本屆中關村論壇的會場中,香港文匯報記者注意到,會場演講台兩側的「訊飛聽見」大屏實時將嘉賓的發言內容進行中英文轉寫和翻譯,讓聽障人士也能無障礙地參與並跟上會議進程。「準確率能達到97%以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29日在科技助殘平行論壇上自豪地介紹。一直以來,科大訊飛都致力於讓龐大的沉默群體「被聽見」。

  今年春節期間,中國近3,000萬聽障者不用等大年初一早上,除夕夜也能與家人一起感受春晚的歡聲笑語。這得益於科大訊飛為春晚添加實時字幕技術,並通過AI語料訓練、人機耦合系統操作等方式,實現高準確、閱讀流暢、廣電級別斷句的實時字幕體驗,促成了央視春晚成為首次「無障礙春晚」。

  自研下肢步行康復訓練設備

  此外,科大訊飛打破聽障老人溝通「孤島」。「研發的智能耳背式助聽器搭載訊飛星火大模型,具有70dB高增益及智能64通道等核心功能,可通過藍牙接打電話、聽音樂,內置訊飛自主研發的自適應場景識別系統2.0,隨時隨地動態降噪,為極重度聽損人群打造了一雙『AI耳朵』。」劉慶峰介紹。

  訊飛不僅關注聽障人士,還深耕運動功能障礙康復領域,自主研發了下肢步行康復訓練設備。同時,訊飛還專門為視障人士打造了「掌中世界」上網輔助類應用,上線短短半年時間,用戶數量早已破萬,為視障群體架起了一座通往互聯網世界的「盲道」,讓他們也能享受數字生活的便利。

  劉慶峰說,「我們要持續做好自主可控的底座大模型,還要把控成本,面向殘疾人士進行專門的定製,形成各個領域的人工智能模塊和應用。」他提到,要不斷從知識圖譜、語言理解、智能問答、多模態任務等方面完善殘疾人服務大模型,「要更全面更精準地為殘障人士提供服務,構建可感可及的社會服務體系。要以十倍百倍的力度加大助殘服務,構建一個在AI幫助下的更有溫度的社會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