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建議/「不誠實裝修行為應列刑事」

  圖:裝修工程爛尾,屋外棚架也無人處理跟進,阿梅擔憂竹枝會掉下傷人。
  圖:裝修工程爛尾,屋外棚架也無人處理跟進,阿梅擔憂竹枝會掉下傷人。

  立法會議員鄧家彪指出,裝修爭議個案層出不窮,消費者難以自行處理解決,需社會各界配合,促請政府引入發牌制度規管行業。他建議,「只有特定類別的專業人士可獲發裝修牌照,政府應有權吊銷牌照。若涉及不誠實行為,更應列為刑事責任。」鄧家彪強調,行業規管已具共識,但市民挑選裝修公司時亦須謹慎,應選擇有實體店面、信譽良好的公司。他直言,裝修是普通市民繼置業後第二大開支,卻常有質量低劣、工期延誤甚至爛尾等問題。一旦工程出問題,業主不僅要承擔高昂費用,還可能需另覓居所,衍生成本極高。他形容,「裝修是一個高度需要規管的行業!」但他提醒,完善的發牌制度尚未建立,消費者亦需承擔部分責任,慎選合適的裝修師傅。

  簽訂明確合約 分期付款

  香港公正行技術總監賴達明指出,農曆新年後是裝修爛尾投訴的高峰期。不少市民希望在年前完成裝修迎接新年,但期望落空的情況屢見不鮮。他坦言,現時業主遇上裝修爛尾,刑事舉證難度極高,多數只能以商業糾紛形式通過民事途徑追討損失。香港目前缺乏專門的裝修監管法律及發牌制度,導致問題叢生。賴達明分析爛尾原因包括合約一方未履行合約、業主不滿工程質量、裝修公司拖延進度或資金周轉不靈等。此外,行業人才「青黃不接」亦加劇糾紛發生。他建議,業主若遇裝修爭議,應首先保留對方違約證據,並書面通知更改要求。若對方仍不履行,可考慮終止合約,並根據金額向小額錢債審裁處或區域法院申訴。

  為避免陷入糾紛,賴達明進一步建議,業主在裝修前應與裝修公司簽訂明確合約,列明裝修內容、付款方式及交貨日期,採取分期付款,並定期檢查工程進度,做好記錄。他強調,這些措施雖無法完全杜絕風險,卻能有效提升業主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