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應許之地(上篇)】超大市場磁力強勁 產業優勢創新機遇

●超大規模市場潛力持續釋放以及新興產業迅速發展,吸引着越來越多外國企業滿懷信心投資中國。圖為2025產業科技創新與投資促進大會上的機器人吸引外國觀眾。 中新社
●超大規模市場潛力持續釋放以及新興產業迅速發展,吸引着越來越多外國企業滿懷信心投資中國。圖為2025產業科技創新與投資促進大會上的機器人吸引外國觀眾。 中新社


  中國始終是理想投資地 跨國企業未來將持續投入

  編者按:3月春意盎然,隨着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博鰲亞洲論壇的相繼舉辦,中國再次向外資外商遞出「共贏」橄欖枝,正如與會的跨國公司高層所言,「中國經濟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這份春天的生機,不僅源於超大規模市場的蓬勃活力,更得益於中國領先世界的新質生產力態勢,而這些都為外商投資中國埋下了利潤豐、回報高的伏筆,讓中國成為外資外商心中的「應許之地」。

  3月28日,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落下帷幕,對於全球投資管理公司BlueFive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夏本佳而言,對中國市場的密切關注不會就此停頓間歇。這家總部位於阿布扎比的投資管理公司視中國為全球最具潛力的重要市場之一,「作為投資者,每個決策都是基於長期視角,中國的發展前景非常積極」。

  同樣是在這一天,更為積極有力的聲音從北京傳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時指出,中國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為的投資目的地,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

  在當前地緣政治衝突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跨國投資低迷的背景下,中國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超大規模市場潛力持續釋放以及新興產業迅速發展,吸引着越來越多外國企業滿懷信心投資中國。

  ●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燁 北京、海南博鰲連線報道

  在幾天前結束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上,出席論壇的86位跨國企業正式代表中有約三分之一來自美國,佔比最高。而首次參會的跨國企業數量亦創下新高,佔總數20%。

  德意志銀行集團亞太、歐非中東及德國首席執行官慕文澤對香港文匯報說,眾多大型跨國公司積極參與論壇,這一現象直觀地表明,中國經濟依然保持着強大的吸引力。中國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上持續穩健發展,為全球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無限的商業機遇。

  論壇期間,不少外企高管透露了加碼投資中國的意願。「中國有14億人正變得越來越富裕,這一龐大且不斷升級的消費群體將釋放巨大購買潛力。」安博聯合董事長何慕德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計劃在全球範圍內拓展業務,中國是其全球化布局中至關重要的平台。

  截至2024年底,外商累計在華投資設立企業近124萬家,實際使用外資20.6萬億元人民幣。近5年,外商在華直接投資收益率約9%,位居全球前列。

  西門子董事會主席、總裁兼CEO博樂仁是今年論壇的外方主席,他在主席信中說,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政府正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中國經濟取得成功,跨國企業既是受益者,也是貢獻者。」西門子至今已經深耕中國150年,據博樂仁透露,未來將持續投入,持續支持中國發展。「我相信,這也是眾多跨國企業共同的心聲。」

  全產業鏈覆蓋 零部件本土化

  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日前在浙江大學舉辦的第十屆移動應用創新賽上宣布,向浙江大學捐贈3,000萬元人民幣,深化其對中國下一代開發者的支持。該公司首席運營官傑夫·威廉姆斯還參觀了位於山東省濰坊市的歌爾股份有限公司,對這家供應商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和精密製造水平印象深刻。

  作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中國有着全產業鏈覆蓋和從基礎工業到高端製造全面領先的產能優勢:松下將其在東南亞的冰箱壓縮機業務整合到中國工廠;江蘇常熟吸引夏普及300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寶馬瀋陽生產基地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級的製造和創新樞紐;因原材料、零部件可以就近採購,使得蘋果手機95%零部件實現本土化,特斯拉國產化率達到95%,未來將實現100%。

  科創快速進步 成外企新機遇

  在博鰲論壇年會上,向「新」而行的中國,同樣是話題焦點。德國管理諮詢公司羅蘭貝格全球管委會聯席總裁丹尼斯·德普分析指出,科技創新應用需要合適的土壤,而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給企業快速測試技術、升級產品提供了關鍵的環境。「中國新技術應用速度獨一無二,即使是一個小型的實驗性項目,也能迅速觸及數百萬消費者或數百家企業,在短時間內完成更新迭代。」他認為,隨着中國在科創領域快速進步,中國在新興技術領域專利申請數量已居世界前列。德普表示,中國消費者和企業具有較高「技術敏銳度」,更願意接受新技術,推動中國市場成為外資企業探索新機遇的理想場所。

  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佔中國實際使用外資的11.7%。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專業技術服務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98.7%、40.8%和21.9%。

  觀察者指出,外商投資中國信心攀升,尤其是對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投資和深耕力度加碼,將促進資本、人才、技術等創新生產要素的國際交流更加廣泛深入,為推進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注入更多確定性和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