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今年凍結票價 議員倡檢視「可加可減」機制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港鐵票價調整結果昨日出爐。根據港鐵票價調整機制方程式計算,今年港鐵票價調整幅度為1.45%,但由於這幅度未達1.5%的加價門檻,因此未能觸發機制加價,這亦是2023年港鐵檢討票價調整機制以來首次要凍結票價,但有關加幅會連同累積加幅一併於明年計算。不少立法會議員擔心,近年計算結果多次高於負擔能力上限「封頂」機制,建議政府檢視港鐵「可加可減」機制,以免像「滾雪球」般愈滾愈大,增加市民負擔。
港鐵票價是每年按照票價調整機制下的直接驅動方程式釐定。方程式採用客觀數據,反映香港整體經濟表現,並設「負擔能力上限」安排,規定任何實際票價調整幅度不得高於同期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變動的數值。
特區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方程式中的最後一項數據:去年12月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按年上升3.1%,結合早前政府公布的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1.4%,以及港鐵去年香港物業發展利潤達近122億元,「生產力因素」為最高的0.8%,經計算得出方程式結果為+1.45%。按照機制,若方程式計算結果在加或減1.5%範圍之內,港鐵需凍結票價。
港鐵常務總監─香港客運服務楊美珍表示,今年港鐵票價凍結,顯示機制能顧及市民負擔能力。以上一個機制周期為例,即2017年至2022年的6年內,港鐵票價按機制共有3次凍結、1次減價,顯示機制反映經濟情況。港鐵會繼續提供恒常票價優惠、不同車費推廣給予上班族,包括「都會票」、「全月通」、綠色專線小巴$0.5轉乘優惠及「早晨折扣優惠」計劃一年。
1.45%加幅將撥入「延後加幅」
是次按方程式計算出的1.45%加幅,因未觸發加價機制,將被撥入「延後加幅」,但港鐵此前已累積1.96%的延後加幅尚未追回,加上今次的1.45%,港鐵未來需處理的延後加幅累計將達3.41%。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陳恒鑌建議政府檢討港鐵「可加可減」機制,因為累計加幅或高於當年實際經濟狀況,像「滾雪球」愈滾愈大,增加市民負擔,建議票價若在兩年內無法增加則一筆勾銷,不作累計,以及港鐵盈利後應推出票價優惠,讓市民感受到好處。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認為,若長期不加價,當營運成本不斷上升時,票價未有調整便有機會跑輸通脹,變相難以自負盈虧,建議訂立機制,當港鐵盈利達某個水平,應將加幅全數回贈市民,基本票價雖仍有調整,但實際車費維持不變,相信是較易操作的務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