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籲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健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30次締約方會議(簡稱「COP30」)將於今年11月在巴西舉行,外界關注COP30與會人士屆時如何解決日益嚴峻的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在昨日舉行的2025世界合一峰會上,與會嘉賓認為全球多國應合作採取措施擴大氣候投資規模,藉以更好地協助以新興國家為主的全球南方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挑戰。
呼籲關注海洋生態保育議題
國際金融公司東亞及太平洋地區總裁林金思表示,無論公營還是私營機構,在進行與氣候相關的投資或融資活動前都應該先建立一個清晰的框架,為不同議題進行分類,例如該項投資或融資的目標國家與行業是什麼,藉以更具針對性地解決相關問題。她表示,國際金融公司近年一直支持綠色與可持續發展及應對氣候變化,特別是與海洋生態保育相關的議題,因此去年國際金融公司便參與多宗與亞洲新興市場與藍色債券(可持續債券的一種,與傳統綠色債券不同的是,藍色債券的資金主要用於海洋保育相關的計劃)相關的發行及融資活動。
推動碳交易助溫室氣體減排
MSCI首席執行官高級顧問水野弘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再次宣布美國將退出旨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令全球不少支持綠色與可持續發展的人士大失所望。他認為現階段全球其他國家應該進一步加強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包括進一步在全球不同地區推動碳信用額與碳交易市場發展,以更有效推動溫室氣體減排,同時推動更多資金支持以新興國家為主的全球南方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社會與經濟發展挑戰。
Generation Investment Management 創始合夥人Colin le Duc表示,全球在多國加大在綠色與可持續方面發展的政策支援與資金投入時,亦應該適度地限制對或逐漸減少高污染行業的財政支援,促使他們進行綠色轉型,避免在環境保護方面出現事倍功半的情況。以歐洲國家列支敦士登為基地的非牟利組織System Change Foundation,其創始人Rudolf Hilti 也認為,所有的大變革最初都是由細小的改變開始,而且這些變革都需要一段長時間才能見效,其間需要不同持份者的通力合作,該組織將做好中間人的角色,協助連結資金與人才,推動全球不同地區的綠色與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