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識古蹟 深挖港歷史

●「社青共融計劃」圖片展與學生古蹟推廣活動昨日在中環街市舉行。圖為梁同學(前排右二)與油麻地天后廟古蹟推廣小組成員。 香港文匯報記者蔡學怡  攝
●「社青共融計劃」圖片展與學生古蹟推廣活動昨日在中環街市舉行。圖為梁同學(前排右二)與油麻地天后廟古蹟推廣小組成員。 香港文匯報記者蔡學怡 攝

●圖為油麻地書院明信片背後二維碼掃出來的榕樹AR效果。 香港文匯報記者蔡學怡 攝
●圖為油麻地書院明信片背後二維碼掃出來的榕樹AR效果。 香港文匯報記者蔡學怡 攝

  城大生製互動文創品 融合AR技術介紹油麻地天后廟

  「我們期望透過AR與文創產品的融合,用更有趣的形式吸引更多人了解香港歷史文物古蹟。」香港政協青年聯會昨日在中環街市舉辦政青2025「社青共融計劃」圖片展與學生古蹟推廣活動,來自城市大學市場營銷系的梁同學與小組成員向公眾展示了他們為油麻地天后廟策劃的推廣計劃。他們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選擇透過線上與線下融合的營銷方法,以吸引更多人來了解油麻地天后廟廟群的文化歷史。

  ●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學怡

  「我們主要用兩個方法實行推廣,一是針對內地遊客人群,我們將會以『vlog』的形式在天后廟廟群進行拍攝,並分享在小紅書(社交平台)上;二是我們將會結合明信片與AR互動的形式,這也是我們比較創新的點。」梁同學說。

  掃描明信片二維碼 「榕樹」現眼前

  小組成員還為位於天后廟廟群的油麻地書院製作了「特別的明信片」,透過掃描明信片背後的二維碼可以看到一棵榕樹。這源於書院內有一棵矚目的榕樹,他們以此為核心,創作了一個榕樹的AR形象,遊客購買明信片後可先掃描二維碼,然後將攝像鏡頭對準書院大門的位置,栩栩如生的榕樹AR形象便會浮現眼前。

  有小組成員表示,希望透過歷史古蹟的周邊文創產品與AR的聯動,進一步激發更多遊客的好奇心,以及他們對天后廟廟群文化的探索慾。據他們了解,早期長者們總會在榕樹下說故事,為了呼應這一點,後續會考慮在AR形象下添加「講故事」的功能,認為這也是文化傳承的新形式。

  現場還有多名城大學生展示並介紹包括長洲戲院、大澳文物酒店、梅夫人婦女會、饒宗頤文化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善導會北九裁判署、上環文武廟、油麻地天后廟在內的八個文物點,以及他們關於文物保育與活化的創意和思考。現場還設置投票環節,觀眾可以結合自己對各個小組的綜合評價,投上寶貴的一票。

  甯漢豪:古蹟應與社區聯動發展

  出席活動的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對學生們的推廣計劃非常支持。她強調,發展的同時必須要保育好大自然與歷史古蹟,而歷史古蹟不應只有參觀性質,更應該與所在社區進行聯動發展。

  甯漢豪表示,活化後的歷史古蹟需要大力推廣,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我發現好多年輕人喜歡『劇本殺』,透過這個有趣的形式令參觀者更深入了解歷史,希望學生們可以繼續積極關注政府的古蹟發展工作。」

  香港政協青年聯會主席沈慧林表示,香港有不少文物古蹟值得探尋,本次「社青共融計劃」的主題是香港坊間歷史文物的保育與推廣,在進一步落實「無處不旅遊」的概念同時,令這些歷史文物在社會上可以煥然一新,讓更多海內外人士更多了解香港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