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以中國創新方案破解「四大赤字」\馬浩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博鰲亞洲論壇提出四點建議,包括:在增進信任中加強團結合作,在開放融通中推動經濟全球化,在互利共贏中促進繁榮發展,在和平共處中守護安寧穩定等。這再次為動盪不安的全球秩序注入確定性,為復甦乏力的世界經濟注入新動能。

  四點建議中,「信任」被放在了首位。誠如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張軍所言:「當今世界面臨着方向危機、信任危機、治理危機,其中最大的挑戰之一是信任危機。」逆全球化、單邊主義、冷戰思維抬頭,地緣衝突、貿易摩擦高發,陣營對抗、搞「小圈子」捲土重來,撕裂了世界,加劇了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四大赤字」。而其根本癥結,就在於信任。

  丁薛祥的四點建議,切中關鍵。這種以對話替代對抗的中國方案,與不斷製造對抗、鼓動對抗的單邊霸權行徑,形成鮮明對比。中國致力打造的開放舞台、陽光大道,而非「小院高牆」;中國供應給世界的是擴大制度型開放、放寬市場准入、一流營商環境,而非「脫鈎斷鏈」。

  中國方案以對話促進信任,減少分歧,凝聚共識,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向更包容的方向演進,增強國際社會的集體行動能力,形成了一種有別於西方單極秩序的合作範式。這正是中國方案破解「四大赤字」的底層邏輯。面對貿易保護主義和產業鏈「本土化」趨勢,中國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通過高質量RCEP實施、海南自貿港建設,切實維護全球自由貿易,攜手相關方共同回擊關稅戰,對沖逆全球化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在丁薛祥演講中,「創新」成為最亮眼的高頻詞之一。當前世界「發展赤字」的重要原因就是技術壁壘、數字鴻溝、科技支撐能力不足。中國創新發展勢頭強勁,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人形機器人、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創新成果極大提振市場信心。不僅重塑本國產業格局,更通過技術普惠、產業合作,帶動共贏。譬如,中國新能源車企在全球布局生產基地,將各種技術、標準同步輸出,幫助許多國家迅速構建起新能源產業鏈。這在共享創新紅利過程中,為破解全球發展赤字提供了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