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漢廸:深耕「人工智能+」 港有望獲新突破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冼漢廸(左)11日做客《大文會客廳》。 香港文匯報記者葛沖  攝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冼漢廸(左)11日做客《大文會客廳》。 香港文匯報記者葛沖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燁、葛沖 北京報道)從ChatGPT橫空出世,到DeepSeek震撼全球,近年人工智能成為各國逐鹿的新高地。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冼漢廸日前做客《大文會客廳》時表示,下一步在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中,香港有望於不遠的將來,在金融、生物科技等具有傳統優勢的領域率先取得新的突破和成功,比如將「人工智能+」應用於新藥研製、手術機器人等。

  需兩地從政府到民間共同努力

  近年,冼漢廸深度參與了不少香港有關人工智能發展方面的工作。對於香港當下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他表示,香港的高校等基礎研究實力雄厚,有大量優秀的人才在基礎研究領域投入了較多時間和精力。現在需要進行更多科研成果的轉化,「現在從0到1有了,我們還需要從1到10的轉化。」這需要內地和香港兩地從政府到民間力量共同努力。

  談及未來香港如何在科技創新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冼漢廸提到香港近年來每次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都會對科創相關領域作出部署,應該將香港的規劃與國家「十四五」規劃以及未來的「十五五」對照來看,尋求兩者的結合點。

  他強調,香港若能更好地跟內地合作,肯定是有百利而無一害。深圳的前海、河套及廣州的南沙作為面向港澳的創新平台,都是香港創業者追夢圓夢的好地方。

  不過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也讓社會上產生這會否帶來大規模失業的擔憂,冼漢廸認為無須過分擔心,「人工智能將帶來生產方式的變化和效率的提升,屆時可能會產生很多新的工種。」他說,人類經歷過多次工業革命,每一次新技術替代老技術,會令到人的工作產生改變,而人類自然會在這種變革中找到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