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中年/《三年粵歷三百年·始》\輕 羽
名伶阮兆輝為第五十三屆香港藝術節粵劇節目擔任藝術總監,以三年時間分階段展示粵劇的發展概況,是為《三年粵歷三百年》,首年的節目定名為「始」,呈現以中州韻演出的古腔粵劇,即是老戲迷較熟悉的傳統「官話」。
是次演出包括排場戲及兩齣古腔全劇,後者分別是《武松》及《斬二王》,近年都曾經在舞台公演。我觀賞了首晚排場戲的四個劇目,該等劇目以往偶然會在特別節慶演出,但是隆而重之地整合同台,也許就是香港藝術節的貢獻。說是偶然演出,並非劇目的水準問題,而是該等排場戲既非以生旦言情為主的戲碼,亦非觀眾近年愛看的高科技演出,因此只會由名伶偶然選擇表演。
《梨花罪子》講述樊梨花的義子薛應龍於陣上招親,犯下規條,惹來死罪。薛丁山匆忙回營相救,與梨花作出爭辯。全劇就像是花旦擔綱的《六郎罪子》,兩劇同樣是元帥將兒子問斬,引來其他人等相救。兩劇同樣有兩個花臉角色,《六》劇名為焦贊、孟良,《梨》劇則名為秦漢、竇一虎。是次《梨》劇由梁煒康及王潔清分別飾演薛丁山及樊梨花,二人說唱古腔,功架俱備,但演繹角色的質感仍可深化。《打洞結拜》是趙匡胤與趙京娘結拜義兄妹的故事。藍天佑與鄭雅琪飾演生角及旦角,二人非常合拍。演出至下半部分,藍天佑更展示大段「配馬鞍」的傳統排場。
《大鬧青竹寺》由黎耀威飾演帶髮修行的張奉先,全劇亮點是南派手橋的武打場面,黎耀威與眾武師演員都落力演出。壓軸排場戲《高平關取級》,觀眾可在線上錄像頻道找到前輩名伶任劍輝和梁醒波的合唱錄音版本。近年香港舞台則有李龍及阮兆輝以小武及老生行當的演出,是次二人再度合作,將「官話」唱腔發揮得淋漓盡致,活靈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