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國家創投基金助強化自主創新能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昨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介紹,近期將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目的是做優做強做大創新型企業。分析稱,科技競爭是大國博弈的關鍵領域,設立國家創投引導基金,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大戰略舉措,可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為創新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引導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增強科技金融服務的適配性和覆蓋面。

  內地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設立國家創投引導基金,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大戰略舉措。此舉可進一步強化關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通過引導基金為戰略新興產業提供長期而穩定的資金支持,用以突破技術瓶頸,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他續稱,創新創業是經濟新動能的重要來源,引導基金有助於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創新領域,激發市場活力、培育新經濟增長點,更好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此外,當前國際科技領域競爭日趨激烈,設立引導基金可更好應對外部挑戰。

  科技、產業、金融三者的良性發展和深度融合,對科技強國建設有重要意義。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不斷豐富科技金融產品體系,加強資本市場、風險投資、科技保險、銀行信貸等全方位多層級資金聯動,利於提升科技金融服務的適配性與覆蓋面。通過健全政府基金投早、投小支持政策,為創新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

  推動耐心資本提供融資保障

  展望未來,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袁海霞認為,建立針對性的投入增長機制,培育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產業,順應了全球產業鏈變革對「高技術產業自主可控」的總體要求。未來可進一步擴大引導基金的規模,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等工具,推動耐心資本為科技企業提供更良好的融資保障。

  宋清輝預計,國家創投引導基金未來或投向前沿與顛覆性技術、未來產業等領域,包括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空天經濟等。他建議,對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須有長期耐心的投入,採取多元投資策略,將資金覆蓋到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創新企業,通過分散風險提高基金整體收益的穩定性。此外,要組建有豐富投資經驗和產業背景的專業團隊,提升基金的投資決策和管理水平,通過創新模式、搭建平台,營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轉化生態體系。

  ●香港文匯報記者 倪巍晨 上海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