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應培育科創環境而非再造「DeepSeeks」

在此前的報道中,不少媒體將DeepSeek的大膽創新盛讚為——中國大模型一夜之間實現了對美國的彎道超車。「我並不認同『彎道超車』的說法。」張文宇坦言,科技領域的創新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長期的孵化後才能厚積薄發。「很多人說DeepSeek的成功,是小作坊幹翻了大資本的勝利。其實,DeepSeek才不是什麼小作坊,人家本身就是大資本!」
「雖然DeepSeek是2023年7月份才成立公司,但它的母公司幻方量化早在2019年就花費2億元人民幣打造螢火一號超算集群了。到了2022年,幻方量化更是囤了萬張A100顯卡,是ChatGPT3.5發布之後第一波手握萬卡入場券的少數模型公司。」張文宇指出,人們喜歡強調說「DeepSeek僅花費560萬美元就搞成功了」,但那僅僅是最後的大模型訓練成本,前期的軟硬件成本與人力成本其實都未計算在內。
「我這麼說可能會令人掃興,但這就是事實。」張文宇感慨道,不能因為DeepSeek的成功,就要鼓勵社會資本一擁而上地研發通用大模型,再造一批「DeepSeeks」,「我們能做的,是去培育一個能產生出DeepSeek的科創環境,包括構建創新土壤、培育科技型企業家、推動『政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等等。」
具體而言,張文宇建議,政府通過戰略規劃、政策激勵和資源整合,為AI產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與方向指引;企業推動技術落地與場景驅動,打通創新閉環;高校與科研機構負責基礎研究與人才培養,夯實創新根基。「中國AI產業的崛起,本質上是政府政策力、企業市場力、高校科研力與生態協同力的系統耦合。通過『環環相扣』,實現『共生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