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共建國際仲裁亞洲首選地

  圖:11日,粵港澳大灣區涉外律師學院在前海揭牌成立。\受訪者供圖
  圖:11日,粵港澳大灣區涉外律師學院在前海揭牌成立。\受訪者供圖

  2月12日,深圳國際仲裁院(下稱「深國仲」)理事與中國企業對話會在前海國際仲裁大廈(SCIA Tower)舉行。深圳國際仲裁院院長劉曉春在受訪時透露,深港將共建「深圳+香港」國際仲裁亞洲首選地,加快建設深國仲在香港設立的華南(香港)國際仲裁院,通過深港「雙法域」優勢互補,以「雙規則」「雙名冊」進一步突出「雙城兩院」跨境協同的獨特優勢,為中外當事人解決國際商事糾紛,特別是中國企業涉及普通法國家的糾紛,提供「對沖」選擇。\大公報記者 毛麗娟深圳報道

  深圳擬與美國硅谷合作高科技仲裁

  多年來,根據深圳特區立法,深國仲理事會按照法定程序積極發揮決策和監督作用,推動深圳國際仲裁院的市場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實現「一年一個新台階,五年一個大跨越」,個案最高爭議金額超300億元,為亞洲有史以來最大,連年刷新中國國際仲裁案件爭議金額之最。

  「雙城兩院」跨境協同

  根據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項清單,深國仲同時被稱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劉曉春表示,將聯動港澳,充分發揮「一國兩制三法域」優勢,加大與香港和澳門的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並分別以香港和澳門為平台,面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服務企業在普通法國家和葡語系國家投資與貿易。

  深港將共建「深圳+香港」國際仲裁亞洲首選地。劉曉春透露,將加快建設深國仲在香港設立的華南(香港)國際仲裁院(SCIAHK),通過深港「雙法域」優勢互補,以「雙規則」「雙名冊」進一步突出「雙城兩院」跨境協同的獨特優勢,為中外當事人解決國際商事糾紛,特別是中國企業涉及普通法國家的糾紛,提供「對沖」選擇。

  2024年,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就仲裁程序相互協助保全的安排》,深圳中級人民法院首次裁定對SCIAHK管理的仲裁案件採取保全措施,標誌着「深圳+香港」之間的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實踐又往前邁進一步。

  服務「出海」企業 聚焦知產糾紛

  近年來,人工智能、綠色經濟、數字經濟和電子商務等新興領域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但當前國際經濟形勢複雜多變,中國「出海」企業面臨經貿投資糾紛、法律合規風險等諸多挑戰。今次深國仲理事與中國企業對話會,特別就「國際經濟新形勢與中國企業的機遇與挑戰」話題進行了深入研討。與會嘉賓表示,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國際公信力和全球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深國仲將為國際經貿交流與合作提供更多助力。

  深圳國際仲裁院理事、香港資深大律師梁定邦在受訪時透露,為了適應新形勢,服務「出海」企業,深圳國際仲裁院正加大國際化步伐,即將公布新的仲裁員名冊,該名冊涵蓋了境內外的2087名仲裁員,包括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其中境外仲裁員733人,佔比35.12%;其次,針對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去」並在知識產權領域產生糾紛,深國仲正在制定新的規則,以提供更專業的知識產權仲裁服務。

  此外,深國仲將加強與國際機構的合作,目前正與美國硅谷等地的仲裁委員會進行談判,計劃共同舉辦兩年制的研討會,加強高新科技領域的仲裁合作。

  同時,與香港、澳門等地的市場機構,尤其是法院進行合作,以形成有機的結合,增強仲裁制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