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湘高校建平台 共研「大思政課」

●12月23日至28日,香港教育大學師生17人,在校長李子建教授率領下訪問湖南。圖為師生在長沙橘子洲頭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像前合影。 香港文匯報湖南傳真
●12月23日至28日,香港教育大學師生17人,在校長李子建教授率領下訪問湖南。圖為師生在長沙橘子洲頭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像前合影。 香港文匯報湖南傳真

●教大師生在韶山向毛澤東銅像敬獻花籃。  香港文匯報記者姚進  攝
●教大師生在韶山向毛澤東銅像敬獻花籃。 香港文匯報記者姚進 攝

●師生在毛澤東故居前合影。香港文匯報記者姚進  攝
●師生在毛澤東故居前合影。香港文匯報記者姚進 攝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教授(右)和湖南第一師範校長胡穗教授分別代表兩校簽署合作備忘錄。  香港文匯報湖南傳真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教授(右)和湖南第一師範校長胡穗教授分別代表兩校簽署合作備忘錄。 香港文匯報湖南傳真

●在湖南一師舊址,李子建校長在當年毛澤東上學時的座位上留影。 香港文匯報記者姚進  攝
●在湖南一師舊址,李子建校長在當年毛澤東上學時的座位上留影。 香港文匯報記者姚進 攝

  港教大同湖南一師簽合作備忘錄 加強兩地愛國主義教育合作

  12月23日至28日,香港教育大學(下簡稱「教大」)師生17人,在校長李子建教授率領下訪問湖南(簡稱湘),推進兩地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合作。在長沙,教大與湖南第一師範學院(下簡稱「湖南一師」)共同建立「香港教育大學—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大思政教育創新發展中心」,建立合作交流平台,深化大思政教育實踐與探索工作。訪湘期間,教大師生一行還在長沙展開了一系列參觀交流活動,並赴韶山、鳳凰古城等地參訪,體驗紅色文化,緬懷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豐功偉績;走近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增強國民身份認同、培養愛國愛港情懷。「我相信同學們通過這幾天的旅程,真實地看到了祖國大好河山和傳統文化,真切地感受了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強化了對祖國的認同感!」李子建校長表示。●香港文匯報記者 姚進 湖南報道

  23日,香港教育大學與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在湖南一師東方紅校區簽署合作備忘錄,正式成立「香港教育大學與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共建大思政教育創新發展中心」,成為香港首間探討「大思政課」內涵的高等學府。

  提高思政教育質量 助兩地教師成長

  李子建校長和湖南一師校長胡穗分別代表兩校簽署備忘錄,雙方期待透過學術交流、研究合作及師生互訪,攜手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政教育質量提升,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和「教育家精神」培養,持續助力兩地教師成長。

  據了解,「香港教育大學—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大思政教育創新發展中心」將分設香港和長沙兩地,雙方將共同探索推進「大思政」教育體系建設,深入把握國家發展脈絡,探索課程模塊與內容形式,促進湘港兩地高校在愛國主義教育上的交流與合作。

  李子建校長表示,香港教大對湖南一師「情有獨鍾」,兩校的辦學目標是一致的,就是要培育「才德兼備」的優秀教師和各類人才。很高興兩所擁有百年師範教育歷史的大學能夠共同探索並建立高質量大思政教育平台。

  李子建校長還說:「新時代大思政課的變遷,是在注重知識的同時,不純粹停留在歷史,為我們奠定認識世界、理解社會、理解國家的思想基礎,更重要是強化正向的價值觀,引導同學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為鑄魂育人,立德樹人,共建教育強國作出努力。」

  參觀湖南一師舊址 追尋偉人足跡

  24日下午,教大師生一行來到享有「千年學府、百年師範」美譽的湖南第一師範學院舊址,參觀了解毛澤東青年時期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求學、執教以及從事早期革命活動的情況,共同追尋偉人足跡,學習偉人精神。

  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創始於清光緒二十九年,坐落於長沙市湘江之畔,見證了毛澤東從1913年春至1922年冬長達八年的學習與工作歷程。在此期間,他成功實現從愛國學生、教員到職業革命家,從民主主義者到馬克思主義者的關鍵轉變,為其日後領導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鑄就了堅不可摧的基石,這裏是一代偉人偉大革命之路的光輝起點。

  一師舊址現在已成為深受廣大遊客朋友熱捧的旅遊打卡聖地,校園內,青瓦屋頂,亭榭連廊,古樹參天,如今,仍有3,000多名學子在此求學。

  進入校園,門樓上方毛澤東親筆為母校題寫的校名「第一師範」四個紅色大字格外醒目,老師同學們紛紛合影留念。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師生一行依次參觀了大廳、大禮堂、第八班教室、第八班寢室、冷水浴古井以及五個展廳。每到一處,大家都仔細聆聽講解,深入了解毛澤東在此求學、工作八個春秋的點點滴滴。

  第八班教室是毛澤東求學期間上課的地方,這裏的每一件物品,每一張課桌,都彷彿承載着那段崢嶸歲月的歷史記憶。教室內,第一行第四個座位正是毛澤東當年的座位,老師同學們爭先恐後地坐在毛澤東讀書時的座位上拍照留念。

  在第八班教室外,幼兒教育專業學生馮紫晴感慨地說:「偉大的毛主席在青年時期也曾迷茫彷徨過,但他始終堅定內心理想信念,最終成為新中國的締造者,我們要學習他的精神,在年輕時就要樹立自己以後的人生方向。」

  師生體驗紅色文化 緬懷偉人豐功偉績

  24日,教大師生一行來到韶山,恰逢毛澤東同志誕辰紀念日前夕,代表團向毛澤東銅像敬獻花籃,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1周年,深切緬懷一代偉人的豐功偉績和崇高風範。

  韶峰巍巍,松柏蒼翠,韶山毛澤東廣場莊嚴肅穆。花籃由一名老師和一名同學一同抬起,教大師生緩緩走向毛澤東同志銅像,將花籃擺放在銅像前。花籃紅色緞帶上「深切緬懷毛澤東主席」的金色大字熠熠生輝,寄託着香港教育大學師生對毛澤東同志的深切懷念和無限敬意。

  李子建校長表示,自己來過好幾次韶山,每次的感受都不同,加深了對國家的認同感,也非常敬佩國家領導人的卓越能力。這次是帶着「大思政課」內涵研究的目的,希望回學校之後能夠總結老師和同學的所見所聞,探討如何將大思政課元素納入課程。

  當天,韶山氣溫較低,冷風襲人,卻絲毫未影響師生們的興趣和熱情,幼兒教育專業大三學生陳娜興奮地說:「一直很期待來到毛主席故居,很好奇偉人故里是什麼樣子的。」她表示,走進毛主席的故居,看到黃土搭建的建築物和簡陋的傢具,可見當時他生活的不易,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生活,從而使他堅定地選擇改變中國的窘況。

  語文研究專業學生黃裕瀚回憶起自己曾在韶山希望小鎮小學有過兩次支教經歷,他負責一年級和二年級的語文課、象棋興趣班和戲劇興趣班,和山區的小朋友一起度過了兩個夏天,這段經歷讓他看到了內地鄉村的發展,感受到農村地區也同樣重視教育。

  隨行老師陶思思博士表示,很欣慰看到同學們對韶山之行非常認真和感興趣,因為平時在香港他們是沒有辦法接觸到這些信息的,我們帶同學們實地來看,他們就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