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風生/百聞不如一見 香港需要「請客來」\葉建明
用4天時間,交12位好朋友──這是香港拓展國際朋友圈的最新舉措。12月8日至11日,來自非洲、美洲、亞洲、歐洲、中東和大洋洲12個國家的高級政府官員應邀訪港,主題十分明確,就是加強香港與世界各國的交流合作。作為外交部與香港特區政府合作的第一個「請進來」訪港團組,它值得進一步複製與推廣。
據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崔建春介紹,參訪團成員非常高興來港訪問,部分人是第一次來港,對香港充滿信心,驚訝於香港的發展情況,包括基礎設施建設、高科技發展、環保措施和人工智能等。用克羅地亞駐華大使米海林的話來說,香港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國際都會,也是東西方的交匯之地。
毫無疑問,在地緣政治日益緊張複雜的背景下,這種親身到訪香港的體驗和觀察十分必要。長期以來,香港的國際形象更多並非「自塑」而是「他塑」,外界關於香港故事的講述也往往帶有先入為主的視角或立場,更不用提部分西方媒體刻意為之的唱衰和抹黑。儘管特區政府近年來加強了「走出去」的步伐,各層次官員頻密出訪推介香港,但百聞不如一見,如想認識客觀、真實和立體的香港,最好親身站在這塊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
「親眼」看到才能破除「迷思」
在港期間,代表團與特區政府主要官員會見,與立法會議員等深入交流,參訪西九龍文化區,赴科學園考察,深度了解香港的方方面面,建立了十分正向和積極的認知。有的團員直言被香港這座大都市的活力與魅力所感染,有的團員感受到香港經濟社會的巨變,對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發展成就感到驚艷,更體會到特區政府高層為持續促改革惠民生做出的規劃和努力。顯然,這些感受很難通過遠距離的觀看而獲得。
這讓人想起了中國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成功,越來越多的國際遊客親身前來中國,在「China Travel中國遊」中跨越此前的認知誤區,真正認識了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同理,正處於由治及興進程中的香港也需要被「親眼」看到。事實證明,只有切身體驗才能有效破除「迷思」,實現「拆障」和「消毒」,建立對「一國兩制」和香港未來的堅定信心。
特區要主動擴容朋友圈
對香港拓寬國際交流,中央一向支持,此次參訪安排也由外交部及外交部駐港公署主導。未來,特區政府要善用中央支持,主動通過各種方式擴容國際朋友圈,在「請進來」和「走出去」上進一步增強選擇上的針對性,比如與香港經貿往來強的相關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合作發展潛力可挖掘的國家都應重點經營。同時,「請客來」也並非一請了之,要將議題設置巧妙嵌入互動之中,以真正講好新時代的香港故事。
除了為香港「正名」,交朋友也將給香港未來尋到合作和發展的機會。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和代表團會面時,就表示歡迎各國企業利用香港作為平台,開拓海外和內地市場,互利共贏。作為聯通內地與世界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香港擴充朋友圈不僅可以更好展示自身形象,也能更有效配合國家戰略發展對外合作,在金融、貿易、法律、科創和教育等領域尋找新的機遇,充分運用自身優勢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由治及興進程提供更多助力。所以,這次的嘗試只是一個開始,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香港,必將高朋滿座、客似雲來!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