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讀者/起與跌\米 哈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起起落落,本是如此,但有一種起跌,特別吸引說故事的人,那就是有關「驕傲與墮落」(pride and fall)的起跌。從《麥克白》到《浮士德》,以至電影《鐵達尼號》的故事,敘事者都在此起彼落的情節裏,傳遞出對人性自負的深刻警告。

  其中一個我最喜愛的故事,即瑪麗·雪萊的《科學怪人》,也是一個「驕傲與墮落」的結構。《科學怪人》開始於一個困境,主角法蘭肯斯坦因母親的去世而深感痛苦,這讓他決心克服死亡,誓要解開生命的奧秘。這是故事「糟糕的起點」(bad place),即主角置身於不理想的狀況,從而推動他走上日後的創造之路。

  法蘭肯斯坦渴望超越人類的限制、挑戰自然法則,這份決心看似是為了造福人類,但其實潛藏了自負的種子。接下來,故事進入「驕傲」(pride)階段,法蘭肯斯坦成功創造出有生命的怪物,而驕傲蒙蔽了他的理智,忽視了潛在的後果。儘管他的教授和同學多次警告他,但在這一刻,他看不到自己創造的怪物將成為他生命的夢魘。

  怪物並非如法蘭肯斯坦所預期那般美好,反而成為了人類的威脅。怪物的孤獨和憤怒引發一系列悲劇,這也是故事進入「墮落」(fall)的時刻。法蘭肯斯坦原本期望的科學榮耀轉瞬間化為噩夢,他失去了家庭、陷入無盡的悔恨。

  最終,故事以「更糟的結局」(worse place)作結。法蘭肯斯坦從最初渴望挑戰自然、造福人類,到最後落得孤獨死在北極荒野的結局,沒有希望,沒有未來,什麼也沒有,極為悽慘。

  但,閱讀「驕傲與墮落」的故事,有時候,不是為了論斷角色的自負,更多是同情他們的遭遇,共鳴於人性的悲劇。這又讓我想起《科學怪人》的作者瑪麗·雪萊的生平,她的人生也是從「糟糕的起點」,走過理想與激情,最後走到「更糟的結局」。瑪麗·雪萊的起起跌跌,難道真的只源於她的驕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