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窗常開】尋常心窗 變化不同

  潘金英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書本是智慧的明燈。

  曾幾何時,我們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伏案苦讀,不顧窗外世界的喧囂;十年寒窗,上蒼終不負有心人,生活工作不斷改善,我們依然保有少時初心,是因心窗常開、心鏡常拭抹塵埃。

  明珠和我珍視的專欄,名叫《心窗常開》,靈感來自張秀亞的《北窗下》,我小書軒有一方桌一扇窗,窗引發我思緒翩翩到天邊,通過心窗,我的視野遠及雲外,想像無限,眼界看雲飄向晴空碧海,綠林藍天,遠望山外有山、天涯海角無邊際,盡見後浪推前浪,感悟海闊天空無拘束!我喜歡窗,我家山居四面環窗,季節更迭多變化,我對窗深深眷戀,也體現到小島山村的民生變化。

  香港被稱為「中國的視窗」,窗是透明的,即含開放的象徵;風從八方皆可吹進窗內,只要心窗常敞開,透過開放迎變的姿態,我們香港這扇小窗,也可有大眼界,向其他不同形態的社會、經濟取經,無懼變化。

  我喜歡窗,窗與我互動、交流,特別有與時俱進的文化價值,含義超然。窗,是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伴兒;窗,是房屋的眼睛,是寫作人讀書思考、修為創作的天地;窗於我最有助力,為我提供了讀、寫之光源;我寫作、讀書時不易過累,全因山居窗外是蒼翠碧綠的山色,累了可誦詩賞詞,精神振奮。

  我朗誦唐朝李商隱詩《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唉,你問歸期?歸期實難說,巴山連夜暴雨,漲滿秋池。何時歸去共剪西窗燭花?當面訴說巴山夜雨況味吧。

  讀宋才女李清照詞,她經常「小院閒窗春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面對寂寞生活,她唯寄情寫詩。

  又讀清納蘭性德的詞:「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面對冷風,孤獨情懷有誰惦念?惟看片片黃葉飛舞,遮掩疏窗,佇立夕陽追憶往事茫茫。「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我想,人與人之間,若能彼此打開自己的心窗,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