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易供款「被消失」 積金局:初期技術磨合

●香港文匯報早前相關報道。  香港文匯報今年10月30日A1版PDF圖片
●香港文匯報早前相關報道。 香港文匯報今年10月30日A1版PDF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香港文匯報於上月30日以頭版報道,多名僱員於僱主有供款的情況下,其積金易賬戶於個別月份出現僱主與僱員供款金額「歸零」的異常情況,亦有賬戶個別月份的自願性供款「被消失」。積金局主席劉麥嘉軒昨日發表網誌表示,有關情況屬平台運作初期出現的個別技術磨合,大部分供款並未真的消失,僅是用戶未熟悉使用平台電子功能導致,團隊已就個案作出跟進。至於個別索償要求,若評估後屬平台責任,積金易公司會作出適當賠償。

  若證平台有責 依例適當賠償

  劉麥嘉軒表示,積金易作為一站式處理強積金行政的平台,是極為龐大的系統,在推行上並無太多先例可供借鑒,因此在運作初期出現個別技術磨合屬難以避免。她強調:「現時平台上的個別事件,雖然不是系統問題,但任何會影響僱員強積金權益的情況都不能接受。積金局、積金易公司及項目承辦商電訊盈科企業方案都責無旁貸,必須竭力確保積金易運作暢順。」

  她強調,於個別用戶指使用積金易後其強積金供款「不翼而飛」並非事實,只是個別僱主及計劃成員未完全熟習使用電子功能,例如供款時輸入資料不完整或未完全符合系統要求,故導致供款未能及時顯示於平台上用戶頁面,團隊已就每宗個案跟進,並採取額外措施回應。至於有關個案要求索償,如評估後證實因平台處理不當而引致損失,積金易公司會按既定機制處理並作出適當賠償。

  她指出,將強積金賬戶資料由原有受託人系統轉移至積金易是極具挑戰的工作,故安排受託人按資產規模「由小至大」加入平台,務求在運作初期及可控範圍內找出各項需要改善和修正的地方,讓團隊持續優化積金易。

  她承諾積金易團隊日後處理各項工作,包括求助、查詢及投訴個案時,會全方位「提速提效」,務求更快速更妥善地回應用家的訴求。

  籲用戶註冊用「智方便」驗證

  對於個別僱主及計劃成員在使用積金易電子功能時遇上困難,包括使用臉容識別技術進行註冊,她希望大家理解平台需要高度保安級別的設定以保障用戶私隱,與其他金融機構的設定要求相若,並呼籲用戶註冊時可透過「智方便」作驗證,方便快捷。

  積金易自今年6月26日運作後,已先後有5個強積金託人成功將賬戶資料轉移至積金易,用戶登入積金易累計逾16萬次。運作首5個月,系統整體暢順,流動應用程式下載數目突破10萬,並有超過7.6萬名註冊用戶,包括僱主、自僱人士及計劃成員。

  透過積金易處理的交易和行政指示中,約65%(逾6萬宗)涉及供款、提取強積金、轉移強積金、更改投資等指示,是以電子方式進行,餘下仍以紙本形式處理。

  劉麥嘉軒解釋,設有紙本選項是為用戶於過渡時期提供靈活性,在完全掌握使用積金易電子功能前,仍可如常用紙本方式處理強積金行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