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會系列解讀之一】積極創新技術 優化產業格局
港工商界回應夏寶龍講話:為傳統優勢賦能 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上周五(8日)在深圳召開的2024年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會上表示,要堅持以港為家、倚港興業,鞏固住、提升好香港傳統優勢;積極探索新產業新業態,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多位香港工商界人士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夏寶龍主任的講話為香港工商界如何在全球格局急劇變化下實現更好發展指引方向,他們認為,香港工商業要善用香港和企業自身的傳統優勢,積極創新技術,讓傳統優勢與新技術相互賦能,為香港未來締造更新、更優化的產業格局創造更多可能。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晉、子京、凌瀚
青年創業家:再創業推動新質生產力
夏寶龍主任近日在2024年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會上的講話,「港產陀飛輪」萬希泉創辦人沈慧林對此深受啟發。身為一位土生土長的香港青年創業家,他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夏主任的講話讓他深刻認識到香港工商界在香港和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角色和責任。他認為,香港中西合璧、聯通國際等傳統優勢為企業多元發展賦能,企業亦應不斷適應時代發展,用新技術為傳統優勢賦能,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港具多元魅力 提供創作資源
沈慧林於2011年在香港創立萬希泉,開創了香港第一個陀飛輪腕錶品牌,是一位堅持以港為家、倚港興業的青年企業家。他在訪問中表示,「香港是我由零開始創業的地方,自己的根在香港。香港中西合璧,既有中國儒釋道文化、香港本土文化,還有西方的國際藝術和文創IP等,正是香港這種薈萃多元文化的魅力,才能為企業提供源源不絕的創作資源,才有了企業更多元化的發展。」
香港鐘錶業在香港是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行業,沈慧林創業以來堅持文化傳承的理念,同時不斷推動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讓萬希泉在國際市場打響知名度。他坦言,「自己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我們企業以大灣區為基礎,在深圳、廣州一帶也成立了公司團隊,當中也包括供應商等。我們再從大灣區走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至今在世界20多個國家及地區都設置了銷售點。」
沈慧林透露將再度創業,很快會在香港成立人工智能公司,加快推動新質生產力,全力發展人工智能。「未來不論任何產業,新質生產力都很重要,需要利用創科優化,推動企業的高質高效發展。」
「我們透過大灣區的企業合作認識到很多內地創科巨頭,因此我希望能將內地領先的創科技術引入香港,將創科元素帶給香港不同企業,通過AI(人工智能)優化產業技術、降低成本,同時推動政府、企業和教育機構之間有更多合作,在香港進一步普及人工智能,推動香港多元化發展。」
沈慧林以實際行動詮釋自己愛國愛港、共同建設美好香港的願望。他說:「我生於斯、長於斯,我看到香港回歸祖國後,國家對香港一直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令香港這顆東方之珠繼續發光發亮。香港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國際大都會,我之所以會在香港創業,正是香港是一個很美好的地方,特別是在『一國兩制』下,國家推出很多政策支持香港更好的發展。」
善用灣區機遇 開拓兩地合作
沈慧林在鐘錶品牌上不斷追求精益求精,並透過與不同行業的合作進一步塑造品牌。談及香港企業的未來發展,沈慧林說,香港工商界要有信心,也要有責任做好自己的角色,包括努力突破自我,跳出舒適圈,發展新質生產力。「我認為香港企業一定要找到自身的核心產品和價值,並好好珍惜和了解國家給予香港的政策支持,利用大灣區發展、內地省份來港招商的機會,與不同內地城市和企業開展合作。」
他說,特區政府也很支持企業發展,包括推出不少政策措施、設立不同基金扶持企業,香港企業一定要熟悉各項最新政策,可主動申請基金幫助企業發展,同時珍惜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透過不同展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產品。當下正是香港由治及興、全力拚經濟、謀發展的重要時期,香港工商界更要堅定信心,主動承擔責任、發揮更大作為,相信香港的未來一定會更好。
科研企業家:讓研發成果落地解決「卡脖子」
香港生物科技研究工作出身的企業家施明耀深刻了解香港基礎研究的傳統優勢,並在建基於這樣良好的條件下,創立了自己的企業,希望讓好技術落地,造福民生福祉。
2015年,施明耀創立了善覓有限公司,專注於提供癌症基因檢測精準醫療服務。他介紹,「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化驗癌症患者的血液,尋找基因變異,為患者匹配最合適的靶向藥物。」之後該公司逐步構建起一套完善的行業鏈,2021年公司與行動基因(ACT Genomics)完成合併,並於2023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19年,施明耀創立香港再生醫學有限公司。
建基於香港科研優勢,孕育香港企業,施明耀做到了。他認為,香港應努力發展和鞏固基礎研究優勢,將更多的原始研發成果轉化為商品化、產品化的科技創新成果,幫助國家解決當前「卡脖子」問題,推動香港生物科技的繁榮發展,為香港經濟注入新的增長動能。
港科研基礎堅實 利醫療創新產業
施明耀提到,香港現時約有超過250家生物科技相關公司,此外,香港擁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具備出色的研究能力,這些都為香港的醫療創新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香港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國際化大都市,擁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港特區政府正積極建設香港成為亞洲醫療創新樞紐,使國際上的藥械在經香港審查後有機會經港澳藥械通機制進入大灣區內地市場,吸引國際藥企到香港或共同投資研發並生產創新藥物。
他續指,內地藥企通過與香港的合作,能夠利用香港醫藥體系與西方接軌的優勢,加速其研發的新藥進入國際市場。「儘管內地現在的藥物研發實力強勁,且與不少國外藥廠合作研發了眾多新藥,但由於不同國家的審批標準、註冊制度及規定等限制,內地的藥物進入國際市場的審批處理時間往往較長。」
因此,他認為若香港能夠實現獨立審批,將能顯著縮短審批時間,加大新藥供應,並降低藥物價格,從而進一步促進內地藥企的國際化進程。
倡與內地藥品註冊制接軌
他建議香港特區應爭取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註冊制度接軌,利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優勢,讓香港與內地的藥企高度互融發展,助力內地藥企通過香港「揚帆出海」,香港藥企則能以優惠條件進入內地發展,促成雙贏局面。
對於未來香港企業家如何善用傳統優勢探索新業態,施明耀認為,面對快速發展的市場環境,香港企業家必須具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積極關注內地市場與國際市場的發展動態與需求變化,以及政策框架的更新。通過及時調整自身的經營模式和產品迭代策略,更好地適應內地市場的高速發展節奏,並精準把握其中的機遇。
他強調,內地當前在營商環境構建方面已很完善,為香港企業家提供了很多貼心的政策扶持。他建議香港企業家應更主動地了解並善用內地提供的各項政策扶持,這些政策不僅有助於企業實現更大規模的發展,更能推動企業向更高質量的方向邁進。通過充分利用內地的政策紅利,香港企業家可以在新的市場環境中穩固根基,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工商界冀優化資助 推動港企數碼轉型
多位香港工商界人士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一直有法律制度完善、融資渠道包羅萬有、國際商貿網絡深厚及國際供應鏈管理經驗豐富等傳統優勢,然而全球格局急劇變化,香港企業必須積極技術創新,在鞏固傳統優勢的同時,主動迎接變化,探索新的發展動能。他們建議特區政府優化各類型資助計劃,進一步支持香港企業數碼轉型,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並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進不同企業間交流協作,攜手為香港經濟增添新增長點。
翱翔服裝國際聯合創辦人、IEA創意創業會董事馮致諾表示,香港企業一直是貫通東西的「超級聯繫人」,有深厚的國際人脈聯繫和商貿網絡,以及豐富的國際供應鏈管理經驗,這些都是香港的傳統優勢。香港企業應該繼續積極探索與內地企業攜手合作,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發展海外生產線,更好開拓新興市場,將大家的產品全面覆蓋全球高端、中端及低端市場。例如,企業可在香港本地經營創意部門,先由廣東中山、佛山、廣州等地的生產線進行生產,再與內地業界加強交流,分享經驗,探討共同到其他國家發展成本更低的生產線,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市場,幫助內地企業更好走出去,在貢獻國家的同時推動香港更好發展。
倡設顧問團隊 支援審批工作
他表示,特區政府現時已提供「BUD專項基金」、「EMF」、「科技券」等不同資助,鼓勵香港企業開拓內地、東盟國家等市場,參與展覽會吸引外資,以及數碼轉型等,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然而,不少資助都因審批及撥款需時,企業可能要在產生開支後等待數個月至一年時間才有機會取得資助,影響重要的現金流,建議考慮為不同資助設立了解市場推廣及數碼轉型等行情的顧問團隊,緊密支援審批工作,有效縮短流程。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會長麥美儀表示,全球格局急劇變化,產業升級轉型是大勢所趨,香港企業應該積極創新技術,探索新產業新業態,否則不進則退,正如聯合會正與商湯等人工智能企業合作,幫助部分傳統中小企業運用人工智慧技術改善生產、服務品質及業務推廣等。
資助技術創新 鼓勵與院校合作
她表示,雖然技術創新會加重企業短期內的經營成本,但長遠必能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建議特區政府繼續加強為香港企業的技術創新項目提供資助,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與時並進;繼續加強推動香港企業的職業培訓,提高人員的專業技能;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進不同中小企之間的交流協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強行業凝聚力,共同為香港經濟增添新增長點。
香港品牌發展局榮譽理事、華贏東方(亞洲)控股研究部董事李慧芬表示,香港本地市場有限,企業要尋求突破,既要以港為家,倚港興業,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也要放眼全球,面向海外講好香港故事,不可錯過以自身優勢開拓海外新興市場的機會。
正如她認識一間本身一直承辦政府綠色環保項目的本地企業,憑藉其業務經驗成功開拓中東國家科威特的市場,令其業務取得突破等。
她並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法律制度完善,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融資渠道包羅萬有,而近年有不少內地企業都將一些具發展潛力、已見雛形的發展項目帶來香港尋找資金支持,香港金融業界應當把握有關合作「引進來,走出去」的機遇,不容忽視。
工商界對落實夏主任講話建議
●香港企業應善用自身深厚的國際聯繫,以及品牌建立和推廣經驗,與內地企業攜手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新興市場
●傳統企業應該加強技術創新,包括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改善生產、服務品質及業務推廣等
●特區政府應持續優化支援香港企業開拓市場及數碼轉型的資助計劃,設法縮短審批流程
●應加強推動香港企業的職業培訓,提高人員的專業技能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進不同中小企之間的交流協作,以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強行業凝聚力
●利用大灣區發展、內地省份來港招商機會,與不同內地城市和企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