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加碼10億助中小企轉型 工貿署:BUD首3季申請升六成
中小企一向為經濟的重要支柱,佔全港企業總數約98%,近年接連經歷疫情、環球經濟不景氣、地緣政治風險等危機,政府推出的中小企支援措施在當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工貿署署長廖廣翔日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等媒體訪問時表示,「 BUD 專項基金」(BUD Fund)至今已批出超過9,000宗申請,涉及總資助額超過55億元,惠及超過6,000間企業及6.5萬名僱員。去年接獲的申請數目達4,739宗,按年大升八成,今年首3季申請數目約5,150宗,按年亦升六成,反映需求若渴。他指,新一份施政報告已提出會額外注資10億元至BUD Fund,包括擴大「電商易」的地域資助範圍至東盟十國,更針對性資助企業推行綠色轉型項目,希望透過這些政策和資源,幫助香港企業更加國際化。 ●香港文匯報記者 莊程敏
廖廣翔解釋,作為一個相對較小的經濟體,香港需要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這次調整的背景在於東盟市場的重要性,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東盟的電商總交易額已超過1,100億美元,成為僅次於內地的香港第二大貿易夥伴。他表示:「該市場的潛力巨大,香港作為成熟的經濟體,需擴展更快速發展的市場。」目前,BUD專項基金的覆蓋已擴展至39個簽訂自貿協定或投資協定的經濟體。
逾七成用於開拓內地市場
他又指,政府規劃資金注入也顯示出對中小企的支持,今年前三季的申請量較去年同期增加約60%。就目前申請個案來看,逾七成資金用於開拓內地市場,其次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澳門等地。他預計,實際措施將於明年上半年實施。至於未來會否再擴展到其他市場,將根據運作經驗再做檢討。
至於審批方面的標準,他坦言,香港在開立公司方面的程序相當簡單,政府必須確保資助的企業對本地經濟有一定幫助,故需要審查是否符合在港有實際經營的條件,如了解其員工規模、客戶情況等。工貿署指,「BUD專項基金」 2023 年接獲的申請數目(4,739 宗)、批出申請數目(1,693 宗)及資助總額(約11.5億元),較2022年分別顯著上升80%、 27%及20%。2024年首三季接獲的申請數目(5,150宗)、批出申請數目(1,912 宗)及資助總額(約11.8億元),亦較2023年同期分別上升60%、56%及37%。
他補充,政府在評估獲資助的項目時,會根據其是否達到品牌發展、升級轉型及市場開拓目的來看待項目能否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所有申請需提供詳細的財務預算和效果指標,通過審批後還要接受進度監查,完成後亦需提交報告和進行審計。至於未獲批的申請,主要是因為不符合計劃推廣市場的目標,例如拓展本地市場而非外地市場。近年來,政府在這些基金上也進行了多次優化,例如提高資助上限,推出快速申請流程等,以便企業更快獲得支持。
BUD累計批出資助55億元
他透露,截至今年9月7日的申請數據顯示,BUD Fund至今已批出約9,000宗申請,共涉及55.4億元資助;市場推廣基金(EMF)則批出約31.6萬宗申請,資助額為約57.5億元;工商機構支援基金(TSF)方面,約批出507宗申請,資助額約8.9億元。
今年的施政報告中也提出了不少協助中小企的新措施,包括增加專項基金的資金投入,擴大電商資助的地域範圍,以及推出營商導師計劃,透過提供更多的培訓和指導,以提高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和市場適應能力。同時,為關注全球市場對綠色轉型等新興要求,因此也特別在中小企業連線網站上設立了相關專頁,以幫助企業了解如何滿足這些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