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下新故事8/「基層名校」校長 用知識改變命運
「遇到問題時,要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獅子山精神陪伴了一代又一代香港人成長,如今依然代代相傳。鮮魚行學校校長施志勁出身基層,童年時期已意識到賺錢不易,中學時期更靠做暑期工賺取書費以減少家中壓力。
回首當年,施志勁早早便許下心願要有所成就,給家人帶來更好生活。工作後,施志勁吃苦耐勞,笑言自己是「工作狂」,全心全意為學生付出。
鮮魚行學校內設立「食物銀行」,施志勁希望學生可憑自己努力為家人換取溫暖一餐。他強調,「獅子山精神就是遇到問題的時候,要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去想辦法解決問題。」\大公報記者 郭如佳(文) 蔡文豪(圖)
走進施校長的辦公室,除了一張辦公桌,最醒目的便是牆上貼滿的學生畫作和感謝信。施志勁自2015年起接任前任校長梁紀昌,成為鮮魚行學校的校長。施志勁坦言,自己本打算報考警察,但因身高未達警隊要求而打消念頭;其後見學校招聘,最終順利入行。對於最開始的想法,施志勁坦言是希望能有所成就,給家人更好的生活。
兒時家貧 跟隨父母上街擺賣
對於童年,施志勁依然記憶深刻,他成長自基層家庭,一家人住過板間房,父親曾在一間鞋廠工作,後因工廠遷往內地而面臨失業,一家人的生活頗為拮据。為維持家中生計,施志勁不僅試過和父母一起在街上賣人字拖鞋;也曾靠一輛手推車,一家人把一箱箱做好的鞋跟拉上五樓的工廠交貨。「所以我小時候就已經知道賺錢辛苦。」
缺乏物質上的滿足,去圖書館看書就成了施志勁童年唯一的娛樂,他每日都拿着麵包步行到家附近的圖書館。施志勁笑言,除了可以在那裏看很多書,更有免費冷氣嘆,他往往一去就是大半日,甚至有時到了吃飯時間也不願回家。
「那時候我讀了很多書,因為我知道擁有知識才可以改變自己以後的命運。」施志勁說,自己讀書時看了很多歷史類的書籍,雖然有人覺得歷史書很悶,但是施志勁從中卻學習到了不同歷史人物的經驗,這幫助施志勁比同齡人考慮得更多、更深遠。
打暑期工刷廁所 賺書簿費
施志勁表示,父母曾多次因錢銀吵架,這不僅令幼時的他不知所措,更因此下定決心想要改變現狀,讓家人可以有更好的生活。施志勁十分生性,他自中三時開始打暑期工,雖然不能掙很多錢,但足以負擔下一學期的書費。
施志勁憶述,自己曾在中三那年的暑假去一間快餐店工作,「一日返足八個鐘得40蚊,5蚊一個鐘」。當時僅有14、15歲的施志勁,有時還要負責刷廁所。他回憶起那段時光,雖然辛苦,但認為是激勵自己奮發向上的很大動力。
施志勁認為,艱苦的童年塑造了今日的自己。他說,基層家庭的小朋友,會想得更多也更深遠,施志勁自認並不遺憾錯失孩提時代的童真,他沒有很多屬於童年的美好回憶,但也有很多同齡人沒有的東西,讓自己可以過上現時穩定的生活。施志勁說,童年時期不服輸、要堅持到底的性格一直影響他到今日,「因為沒人知道結局是什麼,只要你夠膽去試,就應該有機會去改變。」
這樣的性格也在工作中有所體現,施志勁笑言自己「可能是工作狂」,他與妻子剛剛結婚時恰逢暑假,因妻子要返工,施志勁便也到校工作,「除了公眾假期,暑假日日都返緊工。」施志勁直言,因此獲得了很多機會嘗試不同的事,讓自己得到更多的歷練和成長。
疫情期間,鮮魚行學校有學生染疫,須全校學生和老師居家上課,學校僅有兩人返工,一位是負責支援師生線上課堂的IT同事,另一位就是施志勁。施志勁除了即時支援學校師生,還會負責餵養校內兩隻養了十多年的小貓。
童年經歷磨練出不服輸精神
在施志勁身上,不難見到伴隨着一代代香港人成長起來的迎難直上、不肯服輸的獅子山精神。施校長對於獅子山精神也有自己的解讀,「遇到問題的時候,要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去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樣就可以做到很多事。」
施志勁又說,基層學校好多時候會有很多問題出現,所以他有時會在周末帶學生去社區體驗,讓學生明白很多資源是要靠自己努力爭取,出現問題時一定會感到壓力和焦慮;但與其坐着不知怎麼辦,不如試試如何解決,看看事情會不會有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