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A開服務貿易大門 搭上國家發展快車 港建築師北上 助內地城市蛻變
1989年7月9日,香港飛往北京的航班上有一個名為楊家聲的香港年輕人,這是他第一次前往內地。作為港大建築系高材生,他受香港某建築師事務所派遣,以實習建築師的身份為一家港資公司籌建一間炸雞店。自此,他與內地深度結緣。大學畢業後至今,楊家聲先後參與或主導了北京香江花園、上海香港廣場、海南石梅灣等一些標誌性建築項目的設計工作。和楊家聲一樣,盧建能、丁劭恆等一大批香港建築師密集北上發展。他們在見證及助力內地建築行業乃至中國經濟社會騰飛的同時,找到了事業發展的支點。10月9日,特區政府和國家商務部簽署的CEPA服務貿易《修訂協議二》,在不少香港特別具優勢的服務領域包括金融、建築及相關工程、檢測和認證、影視、旅遊等都增添了開放措施,隨着「大門」、「小門」的進一步打開,香港專業服務人士在內地的天地將更寬。
●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
楊家聲負責的炸雞店項目,位於北京西單。初來時,周邊幾乎見不到任何現代化商業設施,不遠處的王府井大街,也都還是傳統老式建築。在建項目和設施的設計和施工,都與香港有很大區別。「有一次,我看到20多名工人在搬運一根電線杆,旁邊有人手工刨基坑。在那一瞬間,我在心裏篤定:一定要把專業所長用於國家建設。」楊家聲說。
他全身心投入到這家炸雞店的設計和建設上來。大到外立面的設計、室內空間的布局,小到地面怎麼貼瓷磚、花紋怎麼搭配,都親力親為,並毫無保留地把現代建築理念、做法傳授給內地同事。項目成功後,坐在返港的飛機上,楊家聲告訴自己,一定要再回來。
「1992年年初,鄧小平視察南方並發表南方談話,在海內外引起很大轟動,我卻一點也不意外。在此之前的兩年間,所見所聞和工作經歷告訴我,變化必定發生,進一步打開國門是大勢所趨。」楊家聲說。
自此,楊家聲在內地的發展進入快車道,先是成為所在建築師事務所的合夥人,負責開拓內地業務,後又成立楊家聲建築師事務所,實現了個人創業。
引入TOD模式和建築師負責制
改革開放惠及越來越多的香港建築師。梁黃顧建築師(香港)事務所(LWK)的建築師盧建能,北上首站便是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深圳經濟特區。深圳地鐵四號線是港鐵在內地的首個建設和運營項目,盧建能作為項目經理,深度參與了線路及周邊設施的規劃設計。
當時,從福田一直往北走都是黃土和村落,盧建能的工作一切從零開始。最讓他自豪的是,他和港鐵團隊首次將在香港已經運作較為成熟的TOD概念,引入到內地的軌道交通規劃和建設中來。各個站點的總體規劃怎麼去設計,土地如何利用,車輛段上蓋如何規劃配套,線路如何預留,盧建能團隊每一個步驟都是仔細研究,經常工作到深夜。
「那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直到現在,我依然成就感滿滿。近些年我才意識到,這條與香港東鐵線連接的地鐵線,是改革開放以來興建的首條大灣區互聯互通交通基礎設施。」盧建能說。
隨後,盧建能又以總建築師的身份,參與了廣州太古匯項目建設,他全程參與項目實施策略及統籌、設計、施工到運維全過程的技術工作與技術管理。這是他在廣州參與的第一個大型商業綜合體項目,也是內地最早引入建築師總負責制的項目。這幾年,建築師總負責制已經在內地廣泛試點。
廣州不少地標有港建築師參與
如今身為ADARC思為國際建築師事務所總監的丁劭恆,幾乎和盧建能同時到內地發展。進入新世紀,內地房地產行業、商業綜合體建設以及政府主導的新城開發,迎來爆發式增長。「特別是2008年起,整個經濟是快速上行的,香港建築師的事業如坐上了向上的自動扶梯。」丁劭恆說。從廣州新中軸線珠江新城首個引入TOD模式的商業綜合體高德置地,到佛山順德新城、南海千燈湖,丁劭恆團隊承擔了珠三角地區多個重磅項目的規劃設計工作。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廣州,以楊家聲、盧建能、丁劭恆等團隊為代表,有超過20家港澳建築師事務所登記註冊。
「從廣州城區至高點廣州塔向下望,目光所及,無論是廣東省博物館等政府公共設施,還是廣州東塔、西塔等高端寫字樓,絕大多數知名建築都有香港建築師付出的心血。我們作為香港專業人士,能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透過自己的專業服務做一些開創性的工作,倍感榮幸和自豪。」如今身兼廣州市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協會副會長的盧建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