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見錄/與梵高面對面\胡一峰

  我心中知名度最高的荷蘭人大概是梵高。既到了阿姆斯特丹,必須打卡梵高博物館。這個館所在的地方被稱為「博物館廣場」,不遠處是荷蘭國家博物館,周邊還有多家專題館。國家博物館的藏品以倫勃朗畫作最負盛名,尤其《夜巡》一幅,圍觀者甚眾。不過,進了梵高博物館,才知山外有山。站在《向日葵》前的觀眾,比《夜巡》又多了不少。

  這家博物館既展出梵高的作品,也展出梵高的收藏,以及他的好友高更等人的作品,全景展示影響梵高的人和受梵高影響的人。進入展廳,首先看到梵高不同時期的多幅自畫像,這一系列取名「與梵高面對面」,可謂一語雙關。藉由這些自畫像,我們看到了梵高,更看到了梵高眼中的梵高。順着展線邊走邊看,大量畫作與精選的文獻構成了梵高生活與藝術的閉環。

  《向日葵》《吃土豆的人》《舊靴》等,我來荷蘭前有所了解,更多的作品則是新識。很幸運,博物館提供中文語音導覽,讓我得以輕鬆地聽到畫作的情況介紹;更幸運的是,導覽還從梵高的信件等史料中精選出他對藝術的觀點。梵高是一位有底層情懷的畫家,終其一生探索畫技之變,用色彩開掘和表現平凡中的偉大。

  參觀快結束時,我看到了梵高晚年的作品《杏花》。據介紹,梵高得知弟弟和弟媳誕下一子,並以他的名字文森特為孩子命名,十分高興,便以當時正值盛開的杏花為題材創作了這幅畫。畫作受到日本浮世繪影響,藍天純淨,杏花開滿枝頭,枝條好像在畫布上搖曳,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線條簡潔,色彩鮮艷,以明亮的方式,讚美並祝福新生命的誕生。站在畫前,藝術家對自然和生活的堅定和熱情粒粒可感。

  有意思的是,這個與叔叔同名的幸運兒正是梵高博物館的創立者。感謝他的努力,讓我們有了與他叔叔面對面的機會。

  (德荷遊記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