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三中全會精神 施政報告展現四大亮點
姚志勝 全國政協常委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發表題為《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的新一份施政報告。這是現屆政府第三份施政報告,更是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開啟國家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香港進入由治及興關鍵階段的施政藍圖,展現四大亮點:一是全面貫徹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求變創新,抓緊國家巨大發展機遇,帶動香港發展;二是積極穩妥推動各領域改革,顯示因時制宜、務實有為的改革理念,符合香港實際需要;三是以發展為中心,不同政策範疇提出新舉措,凸顯發展新思維,有力提振各界信心;四是民心我心,積極直面處理民生難題,為市民帶來實在的幸福感,凝聚民心,推動由治及興。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開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對於香港而言,不僅是一個政策上的宣示,更具有「指向標」、「定心丸」、「動員令」的重大作用,指引香港各界主動作為,推動改革,從制度、機制上破解各種深層次矛盾,推動香港由治及興。行政長官李家超新一份施政報告的最大亮點,就是以三中全會精神作為施政指引,將改革作為施政主軸,以改革促發展惠民生,在施政上全面貫徹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改革為主軸是最大亮點
行政長官李家超的施政報告特別表達了他的改革理念,指出體系中欠缺但有需要建立的,要建立;有嚴重缺失的,要撥亂反正;有瓶頸、短板或阻礙的,要突破瓶頸、清除障礙;有需要鞏固的,要強化和完善。 改革過程中,要判斷哪些要由零建立,哪些要動手術撥亂反正,哪些要固本培元。這番說話充分體現行政長官李家超穩妥、務實、有為的改革理念。
事實上,改革並非是要否定香港的原有優勢,更不是在現有的機制下另起爐灶,另搞一套,而是因應實際發展需要,實事求是地檢視現有制度的不足,以問題為導向不斷優化完善。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會見行政長官李家超時,強調要「積極穩妥推進各領域改革」,表明改革必須全面穩妥。
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有關香港鞏固提升金融、航運、貿易中心,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等部署,都充分體現在施政報告之中,包括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國際黃金交易中心;推動國際大宗商品交易所在港設立認可倉庫,通過稅務優惠等吸引企業落戶香港;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打造香港為綠色航運中心等措施,都體現特區政府全盤部署、銳意改革,通過具體政策抓緊二十屆三中全會的巨大機遇,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經濟注入更大動力。
施政報告亦提出設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等工作機構,從機制上加強政府統籌領導能力,為香港開拓更大的發展空間,這些都展現出因時制宜、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的理念,得到社會各界肯定。
聚焦發展增強信心
發展是永恒的主題,是香港的立身之本,也是解決香港各種問題的金鑰匙。發展始終貫穿整份施政報告。報告提出推出一籃子支援中小企政策;大幅降低烈酒稅;完善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制訂「河套港深創科園區發展綱領」,開闢政策和制度創新試驗田等一系列創新政策,為香港經濟注入更多活水,特別是報告提到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不但設立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統籌推進教育、科技和人才融合發展,擴大銜接連貫,部署建設「北都大學教育城」,更宣布設立100億元的「創科產業引導基金」,成立母基金並引導更多市場資金投資指定策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
這些措施充分展現特區政府在發展上的新思維,改變以往在產業政策上的「積極不干預」,改為既發揮市場融通資源的作用,又更好地發揮政府在產業上的主導角色,更好結合「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推動新興產業壯大,大大增強各界對香港前景的信心。
關心民生排憂解難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施政報告在排解民生憂難上盡心盡力,在解決劣質「劏房」問題上走出重要的一步,以立法方式制訂住宅樓宇分間單位的出租制度,要求「簡樸房」的標準包括必須有窗、有獨立廁所、面積不少於8平方米等,既有力地取締劣質「劏房」,亦避免令有需要人士「無家可住」。對於青年的置業、發展等訴求,亦推出了多項支持措施,對於長者安老、社會福利上也有持續投入;還有,恒常化「關愛隊」的撥款,並在下一期撥款增加資助金額五成,更可為市民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新一份施政報告不僅立足當前振興經濟,讓市民分享到發展的紅利和實惠,獲得實在的幸福感,而且謀劃未來,展示前景,讓市民看到希望。各界應全力支持配合特區政府,落實好施政報告政策,推動香港由治及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