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人與事/聽劉香成演講\黃秀蓮

  劉香成先生用攝影鏡頭來說故事而獲普立茲獎,難得演講也那麼動聽,答問也啟發思考。上回在書展,今次在中大,兩次都留下美好回憶。這場演講最大的好處是讓觀眾有機會一睹廬山,現場感減低了隔閡,從相片的認識開始,進而是身影、動作、聲音直接入目入耳,距離縮短,可以多角度立體地觀察攝影師,再而了解相片的內涵。會後的簽書活動,又是另番接觸,比遙望台上更親切。會場裏巧遇黃杰華博士,他帶了三本相當厚重的攝影集來請簽名,劉先生微微感動,用廣東話說:「呀,你那麼多書!」我連忙舉起手機捕捉情景。憑鏡頭而舉世聞名的攝影家此刻落在我的鏡頭,剎那間三人完成了微妙的相逢。

  我曾想過用精悍來形容劉先生,可是覺得「悍」字殊不貼切,如果他一臉精悍,許多照片恐怕拍不到。在拍人的時候,需要相當信任,信任的建立可能只在極短的一刻。像尼克松總統在往杭州的火車上扮作服務生,毛巾搭在腕肘,酒桶提住,向乘客派青島啤酒。當時對方毫不躊躇就答應,而且二人立刻起步,非常合拍。為什麼得到信任呢?尤其是對象是是矚目人物,或者時局陷於緊張,眼前拿着攝影機的人會隨時按下快門,一個不為意就給拍下,相片不知怎樣運用,面對記者又怎能不步步為營?然而劉先生卻常在片刻甚至秒間取得信任,原因何在?大概是直覺上認為他誠信可靠吧。

  劉先生面相慈和,神情愉悅,親和力極強。他拿相機的手勢專業,態度誠懇,教人放鬆自在。答問時段裏他引用了朋友一番話,話裏已有答案,朋友說:「你拍大人物跟拍窮孩子的態度完全一樣。」不管是誰,倘若獲得尊重,自然也還以信任,這是相片順利拍攝的關鍵。此外,我留意到他簽書之後,會舉起書本,雙手奉還,謙沖有禮。榮獲國際大獎的大師一個敬人的姿勢,流露修養,足以佐證我的觀點,那一瞬我及時拍下來了。

  他說「瞬間、光圈、快門」是攝影三大要素,我認為有時還要加上他的人格魅力方能成事。黑頭髮黃皮膚的攝影記者,憑敏銳的觸覺透視了歷史轉折、政局風雲變色、政要揚眉瞬目,以至大城小景,或光怪陸離,或溫馨親切,莫不動人。他跑了大半個地球,用相片成就了崢嶸志業,更見證了譎變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