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 里/「假巧克力」的啟示\葉 歌

  二○二三年巧克力價格暴漲了百分之五十以上。巧克力的原料是可可豆,全球一半以上的可可豆產自非洲的科特迪瓦和加納。去年那裏多雨,可可樹真菌感染,果實腐爛。造成可可豆產量銳減,巧克力價格上揚,至今居高不下。

  食物科學家Marquart姐弟花三年時間,試驗了八百多種配方,終於研發出巧克力的替代品。他們發現大部分巧克力的濃香是可可豆烘焙、發酵時釋放出來。幾經嘗試,他們用葵花籽和燕麥烘焙、發酵,加上牛奶、乳木果油和其他原料,用機器加熱後就能產出看起來像巧克力,聞起來像巧克力,吃起來也像巧克力的食品,他們命名為「萬歲巧」(「ChoViva」)。此舉並非為了徹底取代巧克力,而是因為發明者覺得對保護環境有利。在溫帶地區就能種植燕麥、葵花,不必依賴赤道地區的「可可帶」國家,不需大量用水,也毋須長途運輸。他們的「假巧克力」並不比真巧克力貴,適用於巧克力成分為輔的吃食中,如早餐燕麥片或坊間的所謂「巧克力糖」。

  「我食故我在」(We are what we eat),不光是因為食物滋養身體,塑造身份,還因為我們的飯碗和全球氣候變化直接關聯。如,大家都知道多吃牛肉等「紅肉」不利於環境保護。除了牛「排氣」釋放出大量甲烷,加劇溫室效應,還因為養牛需要飼料,大規模種植玉米、苜蓿等作物給當地水資源帶來極大壓力。所以,科學家建議每人每天只吃零點五盎司紅肉,這個數字遠低於當今美國人的人均消費水準,很多人難以做到。

  科學家尋找替代物用心良苦,但多少人願意嘗試「假肉」、「假巧克力」就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