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邊疆行】新疆荒漠變良田
盧立美 香港城市大學商業經濟系
在南疆的第四天,我們去到瓦罕走廊,這裏是中國與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的交界處。我們早晨六點出發,歷經一個半小時到達目的地。剛下車,我便感受到了一股寒意,大霧籠罩着整個天空,遠處的山都隱蔽在其中。聽導遊說,這是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我腳下的每一塊石頭或許都見證過古代商隊的駝鈴聲。當我閉上眼,似乎還可以感受到昔日的繁華喧鬧。
我的腳下是一片綠色的土地,有人牽着牛在耕地。我詢問導遊,這些人是否是中國的居民?我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我沒想到,在離市區很遠的邊界,還有居民以最純樸的生活方式堅守着這一片土地。我又好奇地問,這一片綠色的植物是什麼蔬菜?導遊說這是青稞,一種生長在高原嚴苛環境中的植物,他又補充說南疆的土壤很難種出綠色的蔬菜和稻米,這裏的蔬菜十分昂貴。對於南疆人民來說,粟米、土豆、蘿蔔等便是蔬菜。我一直生活在南方,那裏雨水多,土地肥沃,很容易種出綠葉的蔬菜,價錢也十分便宜。我以前從未想過,在新疆會出現菜比肉貴的情況,這讓我感到些許震驚。
後來聽一位老師向我介紹,新疆土地大多為鹽鹼地,一向被視為「農業荒漠」,很難種植出蔬菜和稻米。但是袁隆平先生的團隊近些年在針對鹽鹼地種植海水稻方面有所研究和突破,讓曾經寸草不生的地方開始長出稻米,讓貧瘠的土地種出好糧。聽到這,我感受到了中國科學家在農業科技領域上的智慧以及強大的實力,我們正在一步步邁向新的里程碑!經過這次的旅行,我對內地有了更深的了解,讓我更加熱愛這一片美麗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