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前瞻】月供4240元儲首期 三年可圓上車夢

●工聯會建議設立為期三年的「青置計劃」。香港文匯報 記者 黃艾力 攝
●工聯會建議設立為期三年的「青置計劃」。香港文匯報 記者 黃艾力 攝

●「青置計劃」宣傳海報。 網上圖片
●「青置計劃」宣傳海報。 網上圖片


  工聯會倡推置業儲蓄計劃 助港青北都區交椅洲將軍澳買樓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下周三(16日)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協助青年向上流是新一份施政報告重點之一。消息指,香港特區政府正考慮推出青年置業儲蓄計劃,協助青年儲蓄購買資助出售房屋。工聯會昨日發表有關倡議書,並向未置業的青年進行問卷調查,發現近六成二受訪者認同儲蓄計劃對置業有幫助或非常有幫助,「上車」亦是多數年齡層青年的人生頭等大事。有見及此,工聯會建議設立為期三年的「青置計劃」,對象是21歲至40歲的青年,他們每月最少供款約4,240元,用於購買政府債券或基金項目,到期後可將本金和利息轉為首期,並享有資助出售房屋揀樓權,專項單位分布於北部都會區、交椅洲人工島和將軍澳三大發展區,並以「藍表」作申請居屋的辨識,每年名額600個。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健怡

  為了解時下香港青年對置業的需求,工聯會9月透過電話和街頭訪問,訪問303名18歲至40歲青年,結果顯示近八成受訪者同意和非常同意「置業令我更有安全感」,有七成人同意和非常同意「置業令我更積極工作」,以及有近七成人同意和非常同意「置業令我更有上進心」。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穎欣指出,置業對青年的成長發展、工作積極性等方面均有正面積極的影響,可見「為公屋而躺平」並非主流社會現象。

  她又引述調查發現,受訪青年的理想人生大事,順序為置業、結婚、養育子女,顯示置業為青年的人生第一大事。

  工聯會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胡景霖表示,年輕人有置業意願,但是奈何受樓價高企影響難圓夢。他指出,去年各區40平方米以下私人住宅單位每平方米的平均售價,雖然已比2021年的高位回落,但相對於2004年的售價,仍上升3.7倍至4.3倍。而25歲至34歲全港青年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則由2004年的一萬元,升至去年的2.12萬元,增幅僅約1.3倍,明顯被樓價之升幅大大拋離。若去年購買一間約323平方呎的單位,不少時下青年要工作十五年不吃不喝才負擔得起。

  21歲至40歲非業主可參加

  工聯會建議,增設為期3年「青置計劃」先導計劃,每年提供600個名額,供21歲至40歲非業主的青年參加,以「藍表」作標識,以區分已有的「綠表」和「白表」申請。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介紹計劃指,申請者在指定年期內購買政府指定債券或基金,供款額則參考全港25歲至34歲僱員的工資中位數的兩成、即每月最低供款約4,240元。計劃到期時,本金和利息轉換為首期,參加者並獲資助出售房屋揀樓權,從開始供款到正式選樓有較長的年期,例如8年,專項單位亦建議分布於三大發展區內,包括北部都會區、將軍澳和交椅洲人工島,「在有新的發展、新的土地下推行新計劃,避免社會矛盾。」

  他續指,居屋本身已為有家有長者和初生嬰兒的家庭優先選樓,如果再增加優先群組,或會引起其他合資格申請人反對,認為設立全新計劃,可防止分薄原已規劃的單位數量。至於「青置計劃」單位定價。

  他建議提供一定折扣,定價可以介乎居屋和首置盤之間,相信對於青年有吸引力。這種可負擔、有明確目標的儲蓄計劃,可以幫助青年以積少成多的方式,在可預期的時間圓置業夢。

  須嚴入寬出 鼓勵參與期間上進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强認為,計劃要嚴入寬出,嚴入是申請者加入計劃時,需符合入息、資產限額等要求,通過審查,限額可參考當時居屋申請資格,申請時和參加整個計劃期間,都不可持有本地住宅物業;寬出是為了鼓勵青年參與計劃期間保持上進,到期選樓時只對參加者進行資產審查,要求不可持有本地住宅物業及其資產總值不超過當時居屋申請資產上限。

  按定價轉讓合資格者防炒賣

  同時為防止計劃單位被用作炒賣,工聯會立法會議員梁子穎指,「青置計劃」為自願參與性質,參加者可以在中途退出,但是經「青置計劃」購得的單位,只可按政府指定價目表轉讓予合資格者,例如該計劃其他參加者和白表者;以及如有參加者三次選樓後均沒有合適單位,或逾期沒有行使揀樓權,則自動結束計劃,按到期時本金及利息的金額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