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蠢欲動/新政降低門檻 流失的購房者回來

  深圳樓市新政的出台,不少購房者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購房契機,有的打算回流;有的計劃入手學區房。但也有按兵不動、靜待時機的購房人。

  流失的購房者又回來了!去年,有感於每月月薪1萬元左右(人民幣,下同)很難在大城市扎根的深圳某互聯網企業程序員杜克回了家鄉江西南昌工作。「當時企業開始裁員、害怕收入會越來越低,自己又沒有深圳戶口,剛好公司在江西的分公司招人,自己就順勢回了南昌,月薪少了一兩千,但生活成本低很多。」杜克原本打算考慮未來就在南昌安家立業,但國慶前夕深圳出了樓市新政,非深圳戶籍在核心區和非核心區置業的條件大為放寬,自己又動了回深圳買房的心思。

  「之前在深圳工作時,父母就曾表示,可以支持我在非核心區購置一個兩房戶型,但無奈非核心區的好地段樓盤房價一度也飆升至六、七萬元一平米,就決定再等等,如今看到『上車』有希望,未來可能考慮重回深圳工作、置業。」杜克告訴記者。

  在深圳某些核心學區房片區,經過前幾年的價格「跳水」,房價幾乎回到了2017年、2018年左右。市民李女士長期居住在深圳羅湖片區,家有孩子明年上初中,周邊最好的初中學位是深圳中學初中部。李女士和不少鄰居商量趁現在周邊房價合理,可以去購置一套學位房。「我們看中了翠竹片區的典雅居,2004年的房子,不至於太舊,目前420萬元可以買到50平米的兩房一廳,對應的剛好是深中初中部的學位,適合近幾年有孩子要上初中的家庭。」李女士表示。

  按照可承受能力買樓

  有部分買家仍在保持理性。尚屬單身的置業者聶小姐手中有150萬元現金,新政出來後,她感受到身邊買房人的躁動,但還是打算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做好規劃後再出手。「亂買房,買錯房會追悔莫及。」聶小姐稱,自己會按照可承受能力去選擇房子,而不是被政策推着走、上高槓桿買自己難以負擔的房子。\大公報記者 毛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