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科研緊密合作 確保成果「落地」
無論是農業科研,以至實際的農產品供應,香港與國家都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張建華表示,儘管因為本港的獨特地理位置,大部分的主糧如米麵能從外國進口,但鮮活農產品始終要依靠內地支撐,同時香港的糧食採購,也為供港農場帶來重要收益;至於農業科研應用,香港更需要透過與內地合作讓成果「落地」,進而推廣至海外,真正造福大眾。
港鮮活農產品依靠內地支撐
張建華指,以蔬菜為例,港人每天需要數千噸計,本地蔬菜僅能滿足約3%的需求,其餘絕大部分來自內地,「香港能獲得源源不斷的蔬菜,正依賴於在內地農地勤勞耕作的農民。」至於肉畜產品,由於動物飼養對環境影響巨大,「香港無法有效處理動物排洩物,也需要依靠內地農場供應,所以香港人吃的肉畜產品主要進口自內地。」
事實上,特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及蔬菜統營處共同推出的信譽農場計劃,藉推廣良好的園藝操作和環保種植方法,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當中便包括了內地25個總耕地面積2,359公頃的農場。張建華表示,參與計劃的內地農場嚴格按照香港農產品標準種植,因此其蔬菜能夠直接運送到港,僅需進行簡單抽檢即可過關,節省了成本和時間。
他說,透過香港的農產品採購,這些供港農場的收益也將計入所在內地城市的生產總值,尤其在蔬菜消費方面龐大,成為了相關地方農業經濟的重要收入來源。
此外,香港的農業科學家也需要藉着與內地夥伴緊密合作,才能將成果於農地推廣應用。張建華指出,除了其團隊經常開展相關協作項目外,本港不少知名農業學者也取得了卓越成就,例如香港中文大學林漢明的團隊,成功發現及複製了大豆的耐鹽基因,並培育出優質耐鹽大豆品種,成果已在內地、南非、阿根廷、巴基斯坦等地得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