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球書畫篆刻作品展 意到筆隨參造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依江)由屯門文藝協進會主辦、無名堂協辦的「郭洪球書畫篆刻作品展」近日於屯門大會堂舉辦,展出書法家郭洪球於二十多年間創作的一百餘幅作品。郭洪球現任香港屯門文藝協進會視覺藝術發展委員會主席,他13歲於惠州讀書時,師從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張桂光學習書法,那時便已對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但於1979年來港後,為了維生及供養家庭,他進入餐飲行業成為了一名廚師,但閒暇時仍鑽研書畫篆藝術。翻看字帖畫冊,流連於書畫展覽,是他的日常。直至45歲,他開始思考自己退休後的生活,決定重新執筆,投入藝術的世界。
於屯門推廣藝術教育
「前半生為了生活,後半生為了人生」是郭洪球對於自己的評價。「當再提筆,閱歷進入了書寫之中,我才發現我需要這樣人生的歷練,才會有內在的沉澱。」他喜歡《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任何東西都不要有一個前設,而應該出自你的本心,藝術也是要不斷向自己的內在尋找。」如今,他喜歡有感而發便提筆作詩寫詞,許多詩句都是他的生活感悟和人生態度。
在水墨畫和篆刻方面,郭洪球也有自己的探索。他嘗試用水墨描繪三文魚群,因為欣賞這種魚類洄游時逆水而上去迎接新生的精神。2004年,他創立「無名堂」,在屯門推廣藝術教育,之所以叫無名堂,既是以「冇名堂」自嘲,也是對《道德經》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感悟。
郭洪球的學生大多來自屯門區,他形容屯門「山長水遠」,以前藝文活動難以觸及,傳統文化根基都淺。他在精進自身技藝之時,也一直嘗試將屯門打造成一個促進香港與內地藝術家交流的平台。十多年來,為了提升居民的藝術鑑賞能力,郭洪球多次統籌屯門文藝協進會舉辦大大小小的書畫展,他亦擔任該會視覺藝術發展委員會主席。屯門文藝協進會每年於屯門大會堂舉辦兩次聯展,讓屯門有更多傳統文化的氣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大家一起玩,會更加開心,而且這些展覽空間是公共資源,應該大家分享。」郭洪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