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國慶75周年 鞏固優勢篇】善用軟硬配套 建設文化產業樞紐

  葉德平 香港教育大學戲曲與非遺傳承中心副總監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一方面要引入外國的文化藝術,開拓國際視野;另一方面把中華文化帶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軟實力。

  傳承非遺釋放藝術市場潛力

  香港本身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包括134項法定古蹟、27項「一級歷史建築」、67項「二級歷史建築」、110項「三級歷史建築」。香港又擁有480項非遺項目、20項非遺代表作,其中有12項香港非遺代表作屬於國家級非遺。這些非遺項目當中,大部分都是與嶺南文化一脈相承。

  香港的藝術資源也是積澱深厚,不少國際畫廊選擇落戶香港,經營亞洲業務,享受零關稅。一些國際頂級畫廊,例如高古軒畫廊、白立方畫廊都在香港擁有業務。截至2022年,香港文化及創意產業的藝術品、古董及工藝品界別的機構單位數目約為6,870間。香港早在疫情前已經與紐約、倫敦並列全球三大藝術品拍賣市場。以香港佳士得為例,2022年香港佳士得拍賣創84億美元的佳績,成為拍賣史上年度成交額新高。

  百多年以來,香港是我國南方中西文化交匯之處,享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加上擁有優秀的文化底蘊、成熟的藝術市場,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底氣十足。

  開發「一程多站」路線呈現文化寶藏

  香港是國際航空樞紐,香港國際機場曾多次奪得Skytrax「年度全球最佳機場獎」。良好的航空服務確保了國際人流和物流能快速流轉,這也是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重要的硬件。

  香港可以背靠祖國,拓展「一程多站」旅遊路線。香港水陸總面積只有2,700平方公里,相對於大灣區5.6萬平方公里,可謂小巫見大巫。在互聯網絡並不發達的過去,「東方之珠」的風貌景物是擁有充足的旅遊吸引力。可是,今天資訊高度流通,旅客要認識一個地方的名勝風光,通過海量的網絡資訊,以及各種旅遊和地圖應用程式便可做到。故此,旅客更期待旅遊目的地能夠給予虛擬世界所不能提供的享受,追求更多難忘的旅遊體驗。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同屬嶺南文化圈,無論語言還是習俗都十分接近,在協同發展上都有着先天的優勢。因此,香港可以從更高戰略格局構思不同主題的「一程多站」旅遊路線,利用香港國際機場作為航空樞紐,發揮好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吸引海外旅客探尋香港的文化風物。早於2015年,粵港澳三地便共同開發了5條「一程多站」旅遊路線,它們分別是:「美食休閒遊」、「尋根探祖遊」、「地質公園——世界遺址遊」、「文化歷史遊」和「濱海風光遊」。未來香港必須在這個基礎上,一方面優化、夯實現有的成果;另一方面要設計更多「一程多站」旅遊路線,配合新時代的旅遊需求。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中華文化必須不斷迭代更新,才能恒久不衰。其中要素,固然是上文提及的軟件與硬件,然而沒有優秀的人才,是難以水到渠成。因此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利用現有的大學資源,培養更多文化傳承與藝術管理的人才,帶領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貢獻中國式現代化,抓緊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