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教育加深認同感 學子確定人生目標貢獻祖國
培僑中學學生陳開元表示,自己的學校常常組織愛國教育活動,包括演講比賽、作文寫作、視頻拍攝、研學交流等,激發學生對國家的熱愛與自豪感。通過這些活動,他們不僅學會了如何表達愛國情懷,更在潛移默化中加深了對國家歷史、文化和現狀的理解。此外,陳開元說,學校邀請的社會各界名人來校交流活動,如太空人陳冬講述航天經歷、百米飛人蘇炳添分享體育精神等,讓他近距離接觸到了國家的傑出代表,也激發了他對科技、體育等領域的濃厚興趣。
愛國教育活動更讓陳開元明確了自己的職業規劃,「原本我對未來的方向不怎麼明朗,但學校的公民教育讓我們知道香港的環境、內地的環境還有國際的環境。我知道了我們香港要成為一個國際的科技創新中心,我們非常需要科技創新這一個產業的人才。我參加雪龍二號以及航天的一些課堂,讓我知道祖國現在的科技產業是蒸蒸日上的,當然也需要我們香港有更多國際視野的人才去加入。」於是,陳開元選修了物理和化學,計劃將來從事科研工作,為國家的科技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去過一個讓我印象非常非常深刻的地方,叫做安源,位於江西,是東江水的源頭。」陳開元介紹道,「香港其實是很缺乏淡水資源的,在香港最困難的時期,祖國為了支援香港同胞們淡水資源,就在安源修建了水源基地。為了保證這些水質的清澈,他們甚至放棄了當地礦產的開發,這使我非常感動。現在我們香港人可以有幸福的生活,背後是有祖國在用心良苦地默默支持。」飲水思源,陳開元希望更多香港學生可以親身到內地去看一看,感受祖國的支持。
去年7月培僑中學一位學生給習主席寫信得到回應,陳開元恰好與其同班。他表示,習主席的回信不僅是對他們愛國情感的肯定,更是對他們未來成長的期望和鼓舞。其中,他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習主席在回信中勉勵香港青年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了解國家的歷史文化和現實國情,厚植家國情懷、練就過硬本領,為建設美好香港、實現民族復興貢獻力量。這讓陳開元深受感動和鼓舞,也讓他更加堅定了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的決心。
「愛國教育對我們影響其實是真的非常大,讓我們可以確定一些人生目標,讓我們知道祖國真正缺的少的是什麼,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以及我們作為香港人,我們有什麼優勢,我們可以如何參與到國家的發展之中。」陳開元說,香港青年應該具備國際視野和愛國情懷,既要了解國際形勢,又要積極投身國家建設,成為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
為升國旗感到自豪
「培僑中學的升旗隊很有名。」陳開元說,學校不僅每周都會舉行升旗儀式,有時還邀請不同學校的學生參與其中,甚至邀請過海、陸、空解放軍到校升旗。這些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感,也讓他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與發展環境。中四時,陳開元加入了學校升旗隊,陳開元介紹,學校的升旗隊訓練,每周至少一次,每次兩至三個小時,不斷重複練習起步、正步等動作,力求步伐統一、鏗鏘有力。而備戰升旗比賽時,訓練更會加到每周兩次。雖然過程辛苦,但他堅持了下來,因為他深知這份熱愛和責任的重要性。他還提到,尤其是升旗隊邀請過解放軍來校升旗,使他親眼見證了軍人的風采和氣勢,也讓他更加明白刻苦訓練的必要性。他更懷着敬佩之心與其合了影:「那個時候他們就站在我的旁邊,我看到他們非常高大的身姿,就覺得這些解放軍十分偉大,為保家衛國,每天都在刻苦地訓練。」
將軍澳香島中學的樊洺辰表示,升國旗帶給自己強烈的歸屬感:「我們學校是在1949年之後第一批升國旗的學校,一直有升國旗的傳統。在成都讀高中的時候,這是一個很隆重很莊嚴的事情,來香港之後,依然能夠升起這面國旗,我覺得心裏面還是很自豪的,因為這裏始終是我們自己國家的領土,始終是我們熱愛的地方。」
兩年前從四川到香港就學、熱愛文學的樊洺辰,喜歡和同學們看《艾青詩集》,他亦希望在今後能書寫自己的家鄉,「成都始終是我成長的地方,所以我能夠親身感受到當年南來作者對於祖國的感情,是多麼迫切想回歸祖國。離開成都之後,我會追尋自己在故鄉的一些故事,去寫一些鄉土文學。」樊洺辰還表示,「愛國不是空談,是油然而生的。香港同學會為祖國的科技自豪,發自內心地認同祖國的硬實力軟實力都是處於一個國際非常前列的水準。」
●香港文匯報記者 小凡、胡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