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一號」「蛟龍號」訪港 港生興奮:愛上海洋科研

  上圖:中國科研考察船「深海一號」攜帶國家自主研發的「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昨日首度訪港。\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下圖:一眾嘉賓與學生代表獲邀登船,並在「蛟龍號」前合照。
  上圖:中國科研考察船「深海一號」攜帶國家自主研發的「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昨日首度訪港。\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下圖:一眾嘉賓與學生代表獲邀登船,並在「蛟龍號」前合照。

  在國家自然資源部大洋事務管理局的支持下,中國科研考察船「深海一號」攜帶國家自主研發的「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昨日(24日)首次訪港,慶祝其完成首個由國家支持的西太平洋國際深海科研考察航次。

  有登船參觀的本港學生表示,對船上的樣本室印象深刻,今次參觀亦令自己對海洋及科學更有興趣,未來或打算從事相關領域的工作。有本次參與下潛任務的本港科學家表示,在航次中已採集一些海水沉積物以及生物的樣本,後續將會對污染物進行分析。\大公報記者 華夢晴(文) 李嘉琪(視頻)

  早上7時,載着「蛟龍號」的科學考察船「深海一號」駛入維港,停靠尖沙咀海運碼頭,靠岸時,「深海一號」船員向岸上傳媒揮手致意。多名內地及香港特區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中小學生代表與不同界別人士,昨早齊集尖沙咀海運碼頭,迎接「深海一號」和「蛟龍號」抵港。

  「非常佩服科學家的勇氣」

  在歡迎儀式上,有3名中小學生受邀登上「深海一號」參觀。香港華仁書院中一學生鄭同學表示,平時喜歡科普內容,而「蛟龍號」是中國首個可以下潛至7000米水深的載人潛水器,對它首次訪港感到開心。他說,非常佩服科學家的勇氣,冀有機會在軍事領域、航天或科技領域上,為祖國作貢獻。

  福建中學附屬學校六年級學生黃同學表示,參觀了船上駕駛室、樣本室、餐廳等,並對樣本室印象深刻,「看到許多採集自深海的生物,如海百合、海星、珊瑚等。」他稱此次活動令自己對海洋及科學更有興趣,並表示未來或許會從事相關領域的工作,無論是研發先進潛艇和載具,還是創造便利生活的小儀器。

  同樣就讀福建中學附屬學校的六年級學生蘇同學表示,希望日後能從事海底生物研究工作。她表示對「深海一號」的餐廳印象深刻,即便在船上也能品嘗到與陸地上相同的美食,這讓她深感佩服。

  剛完成的首個國際聯合航次的「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於8月10日從青島啟程,開展為期45日的國際深海科研考察航次。據介紹,共有11名科研人員參與本次國際科研考察,團隊成員包括3名香港科學家、來自8個國家的成員,此外還有7名內地海洋研究機構科研人員。

  採用國產裝備 刷新紀錄

  航次首席科學家、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許學偉表示,成功採集生物樣品617件,並發現10多個疑是新物種。此次航次採集到肉食海綿、珊瑚、棘皮動物等海底生物,另外還發現透明的海參,可看到其內臟。「這些沉甸甸的樣品背後,代表『蛟龍號』作業能力不斷提升。這裏面很多設備是國產設備,包括推進器、相機,能讓我們走得更穩、跑得更快,看得更廣、更清。」

  國際科研考察隊成員、科大海洋學系博士後研究員張珊稱,在本航次中她下潛至1270米,突破了個人下潛紀錄,同時她稱此潛次有幾項新紀錄,一是首次攜帶三位女性同時下潛,二是首次下潛了兩次,並經過了兩座海山的封頂。「也是因為我們換了最新的國產研發的推進器,才能完成這樣的一個突破。」

  乘坐「蛟龍號」到達海底4706米的王琪,來自香港城市大學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他表示在航次中採集一些海水沉積物以及生物的樣本,後續將會對污染物進行分析,以評估人類化學品排放對深海環境造成的潛在影響。

  出席昨日歡迎儀式的嘉賓有: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蛟龍號」訪港籌委會主席、科大海洋科學系、生命科學系講座教授錢培元,全國人大常委兼立法會議員李慧琼,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中國銀行(香港)副總裁兼風險總監徐海峰,中國大洋事務管理局局長鄔長斌,副局長唐冬梅,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官員等,他們登船參觀並聽取科研人員匯報科研考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