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有情】仁心治腦癱 病孤當親生

●2022年,宋兆普到新疆喀什巡診,為少數民族患兒問診。 受訪者供圖
●2022年,宋兆普到新疆喀什巡診,為少數民族患兒問診。 受訪者供圖

  義診三千多棄兒半數獲新生 小城大夫:我不是神醫

  早晨7時許,河南汝州小城才剛剛開啟新的一天,金庚康復醫院大廳人頭攢動,滿是排隊領號的患者,宋兆普診室門口更是被擠得水洩不通。操着不同方言的患者,無不滿懷希望,盼得院長宋兆普把一把脈。

  宋兆普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宋氏中醫外科」第六代傳承人。精湛的醫術之外,高尚的醫德更為人稱道。「我不是神醫,也不想當網紅。」宋兆普並不在意社交媒體上的話題。行醫46年,他一直恪守父親教誨的 「病人是醫生的恩人」,以醫載道,扶弱濟困 。數年前,他開始關注腦癱兒童,創出「金庚康復療法」, 15年來治療腦癱患兒16,000餘名,其中免費救治腦癱孤兒3,200餘名,讓1,600多名的腦癱孤兒達到符合回歸社會的條件。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雷 河南報道

  在金庚康復醫院7樓,香港文匯報記者見到了一群特殊的兒童——腦癱兒童,小的兩三歲、大的十幾歲。醫護人員正在給其中兩名孩子擦洗身體,還有一名護工阿姨正領着幾個孩子閱讀繪本故事。

  病童呼叫「媽媽」 醫護人員心疼

  託養部主任李玉景在此已工作13年,「剛開始調崗到這裏時,看着這些孩子心疼又着急,由於護理經驗不足,我一星期瘦了6斤。」李玉景說,「這些孩子沒有親人,處久了就有了感情,牙牙學語叫我『媽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看着他們一天天好起來,一點點成長,也很欣慰,畢竟都是鮮活的生命。」

  李玉景說,這裏最多的時候住着幾百名這樣的孩子,5樓、6樓、7樓都住滿了。「那時宋院長沒少作難,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來這裏看孩子的治療情況,調整治療方案。現在孩子少了,只有7樓一層了,還有80名孩子在這治療。」宋兆普每周至少還要到7樓兩三次,了解孩子們治療康復的情況。

  摸出康復療法 受邀異地救人

  1992年,汝州腦癱兒童血淚求醫的情況引起宋兆普的關注,他開始研讀典籍,遍尋方法,嘗試找到治療腦癱辦法。宋兆普講:「一個腦癱孩子可以把一個家庭拖入深淵,甚至是幾個家庭啊。」

  後來,宋兆普摸索出通過針灸、熱敷、中藥、康復訓練等一整套的康復療法,並取名「金庚康復療法」,開始救治腦癱兒童,收到良好療效,得到當地患者及家屬的認可。

  2009年初,宋兆普對汝州籍100名貧困家庭腦癱患兒給予減免費用治療,顯著的療效得到患者家長的好評,引起了河南省民政廳的關注。「那年4月,我受邀到鄭州、洛陽等地福利院考察,看到大量重症腦癱孤兒。」宋兆普回憶道,當時,他被深深刺痛,含淚對相關領導說:「得趕快治,否則孩子一輩子就耽誤了,把他們接到金庚醫院,我治,能多救一個是一個!」

  幾乎花盡積蓄 一個月變白頭

  同年的護士節,宋兆普將第一批腦癱孤兒從福利院接到醫院。隨後的一年裏,醫院陸續從福利院接回來128人。「為了這一句承諾,我說服了家人,動員醫院員工,一起投入救治腦癱孤兒工作中。」宋兆普說,當時,國家在中醫藥治療兒童腦癱這方面還沒有扶持政策,他拿出醫院和家裏幾乎全部積蓄,購進康復設備,改造兒童病房,招聘醫務人員和護工。

  他和醫護人員把腦癱孤兒當成自己的孩子,不僅做康復治療,還需要照顧孩子們的生活起居。最艱難的是,2010年9月,不少孩子因感染急性腸炎出現了腹瀉。當時,醫院兒科技術力量薄弱,患病的孩子被送到汝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宋兆普在兩間醫院之間奔波,體力和精神的雙重壓力,頭髮一個月內幾乎全白了。「家人心疼我,我就打趣說『這頭髮一白,不老也是老中醫了』。」

  15年來,宋兆普帶領醫療團隊公益救治腦癱孤兒3,200多名,其中1,600多名患兒經治療符合回歸社會的條件,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談及目前救治腦癱患兒情況,宋兆普略感欣慰地說道,「這幾年,隨着醫療水平的進步和大家對優生優育的重視,我們國家的腦癱兒童數量出現斷崖式下降,這是一個好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