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設停車場治本 舊區重建宜留位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禮願)交通監測系統雖然有助旅巴及旅行社掌握各旅遊景點的實時交通情況,以便重新規劃行程,錯峰出行,但不少業界認為治標不治本,只能減輕塞車問題,若要徹底解決,建議增設智能停車場或地下停車場,以及在舊區重建時把握機會,重新規劃社區設施,並預留更多停車場車位供旅巴使用。
業界冀大街小巷覓地設旅巴位
接待內地團的金威旅遊董事總經理林達文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在車上安裝實時監察系有一定幫助,「至少可以睇到哪些時段、哪些地區的交通比較繁忙,可以即時調動行程,先去車流較少的地方。」但從長遠而言,他希望特區政府可於大街小巷為旅巴增設專屬泊車位。
他指出,旅遊業界曾多次向旅遊發展局及運輸署反映泊車難的問題,然而車位的增幅遠遠追不上旅巴需求。以近日受惠「無處不旅遊」而吸引不少旅客的旺角金魚街及花墟為例,有關路段本已非常繁忙,難以闢出更多位置供旅巴泊車,「業界曾建議在非球賽日子,將旺角球場附近的私家車停車場暫時改為供旅巴停泊,可惜該停車場屬自負盈虧,因不能保證來訪旅巴數量足夠維持收支平衡,拒絕臨時改為旅巴停車場。」
營運旅巴業務多年的利輝旅運營運總經理趙海輝認為香港人多路窄,即使有實時監測系統,亦無助在繁忙時段盡快找到泊位,「有時景點每天一到某個鐘數就開始塞車,即使有實時監測系統又如何呢?我們也得硬着頭皮照住行程載客人去。」
他直言,香港一天遊的路線已有既定模式,一般是先去九龍區再過港島區,不會忽然過海去港島區然後又重回九龍區,「這樣做一來會花更多錢,二來乘客們會認為旅巴司機不懂路,對旅行社而言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