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廊】他鄉月

  袁 星

  月是故鄉明。這話,有時也不準確。月圓月缺,本有其規律。每月農曆十五前後,晴朗的夜晚,空氣質量好時,圓月高懸於天空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也就是說,中秋節的圓月,並非唯一。只不過,中秋的月,被賦予了團圓之意,便與別時不同。

  中秋節前一周多,我一直在上班。給幾家親朋送月餅的事,只能拖到中秋節前兩天下午下班後。買了些禮品,準備出門。孩子的舅舅來電話,他們一家三口回老家了,知道他姐姐次日上夜班,讓我們過去聚聚。本打算中秋節前一天晚上去岳父家的,只得提前。中秋節那天,我們一家回老家過。中秋節下午,孩子的舅舅一家就得趕回臨沂。

  中秋節前一天晚上,妻子上夜班,我一個人驅車去親戚家串門。我去親戚家的路上,接到一個朋友父親的電話,讓我盡早趕回去。走了兩家親戚,每家待了不到半小時。

  時間,就是快。忙忙活活的,感覺剛才停下來,就已是中秋節早晨了。等妻子下夜班回到家,我們略一收拾,馬上朝老家趕。車到鄰村,我先繞道去了妹妹家。去妹妹家,給妹夫提了兩瓶白酒,至於月餅,是節日的主角,卻也只是象徵性提了一盒。中秋節是吃月餅的日子,家家送月餅,家家都不缺月餅。大兒子梓航八月十六早上7點半前到校,妹夫中午去他父母家過。我們到妹夫家時,他和妹妹正在裝山楂。大外甥翰林在桂林讀大學,中秋沒法回家。今年中秋節,我老家除了父母,就是我和妻子、兒子一家四口,還有妹妹和小外甥家滿。中秋節,全家團聚,坐在一起吃頓飯,居然成了奢望。

  驅車到家前,我還擔心老家村頭的那小片大路是否有空停車。回到村裏,愈走愈覺得擔心有點兒多餘。村子不大,道路不寬,一路走到盡頭,就見到三輛車。道路盡頭那處所謂的停車場,空空的。中秋節,村裏的年輕人大多沒回老家。

  當我感嘆村裏人少時,話題就落到了另一層次上。妹妹說,再過30年,村裏還不知道有幾個人。她的話,一點都不誇張。村裏的老年人,年齡太大的,陸續去世了。孩子在城裏工作或打工的,一旦在城裏買了房,把六七十歲甚至四五十歲的父母往城裏一接,上有老下有小的,拖家帶口回趟老家不容易,更何況老家的房舍久無人住,要啥沒啥,收拾起來也很不方便。關鍵在家待不兩三天還得回去,也就都不怎麼回老家了。

  大外甥翰林在廣西,中秋節回山東的話,往返得3,000多公里。小姨子在北京搞攝影,回趟山東也不近。我工作的小鎮,到老家才十幾公里,全家人都難得一聚。

  月是故鄉明,真正明的,未必只是月。中秋的月亮,和其它月份的明月,區別不大。家鄉的月亮,和他鄉的月亮,差別也不大。盼中秋,盼中秋假期,對太多人而言,也不一定就是為了賞月、吃月餅。月是故鄉明,真正明的,是故鄉,是故鄉裏的人故鄉裏的物,是故鄉裏的點點滴滴。

  這個中秋節,我如願回到「故鄉」。父母在,妹妹和小外甥在,老婆孩子在,可依然覺得有些悵然若失。中秋節當天,鎮上和老家都是陰天,中午還滴了幾滴雨。

  入夜前,妹妹和小外甥回家了,我們一家四口也趕回鎮上。老家裏,又只剩下父母。當晚依然是陰,空中未現明月。我在十幾公里外的小鎮上,站在陽台處,看得真切。

  月是故鄉明,或許是真的。只不過,太多太多人,抬頭看到的,是他鄉的月。故鄉月,他鄉月,是同一個。明或不明,它都在,時常在,一直在。